协会本着“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宗旨,团结和发动广大离退休科技人员发挥余热,为广州市、广东省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作贡献。
协会通过科技活动,一方面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增加协会的收入,维持协会的运转经费。
现将协会向政府建言献策和开展科技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向政府建言献策作用突出
1、协会会员张奕璇从事水库设计工作40年,1996年被国务院长江三峡移民开发局聘为“长江三峡移民工程咨询专家”,他于2006年6月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如何挽救与保护因长江三峡工程造成的淹没大片耕地的报告》得到了温家宝总理批复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该建议付诸实施后,移土培肥农田达10万多亩。
2、2015年协会名誉会长屈干臣(省人大、省政协会议列席代表、广东省文史馆员)向省人大、政协两会建议《关于支持善康公司牵头组建鳄鱼产业集团综合发展成为广东特大特色产业的建议》获两会简报刊出,陈云贤副省长、黄业斌副主任批阅转有关部门研究。然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与善康公司成立了“鳄鱼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
3、为配合我市迎亚运的治水工作,协会老工程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吴希权写的《河涌治污必须始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曾宪岳、江修恭等写的《关于广州河涌整治若干技术问题的建议》先后得到市水务局的批复采纳。吴希权写的论文刊登在《广州水务》2009年第2期上,曾宪岳、江修恭写的论文分别发表在《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第3、4期上。协会还召开了《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科技论坛。《论坛建议书》对当时的治水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省电视台、《老人报》、《广东科技报》分别报道了会议情况。
4、广州市中心区是“水浸街”重灾区,治理了几十年尚未解决,2010年5月广州一场大暴雨,造成全城到处都是水浸街,引起了协会专家的关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写出了《广州市中心区排涝问题调查研究》,对“水浸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5、2015年协会曾宪岳、张奕璇写出了《关于纪念和反思“乙卯水灾”百年,促进建设“盛世水利”的建议》,得到陈建华市长的批示。
6、2016年协会写出了《关于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议》,得到广州市法制办批复采纳。
7、2008年广州市科协开展了“我为广州节能降耗减排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协会发动会员撰写文章,共收到建议100多条,内容涉及建筑、给排水、用电、空调、工业、农业交通,等等。最后协会挑选了六篇报市科协。教授级高工冯海涛的文章被科协评为三等奖。
8、2009年协会从羊城晚报得知省政协召开关于万绿湖向穗供水建直饮水项目会议,会上汤炳权副主席表示要进一步论证,协会立即派出3位副理事长到省政协、省发改委报送了协会“关于广州市当前不宜推广市政管网输送直饮水的建议”,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协会把开展科普活动看成是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的重要领域。
2013年协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其他民生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内容有:《三聚氰胺的梦魔为什么至今仍然阴云不散》、《瘦肉精种类究竟有多少》、《广州饮水的一点浅见》、《处理处置生活垃圾也要融入“低碳经济”》、《饮水与健康》、《电磁环境与人体健康》等等。
2015年协会承接了中国老科协开展全国万名专家讲科普的活动,组织30名专家到社区、学校、农村讲科普45场,接受教育群众达10039人次。
2014、2015年连续两年被广州市科协评为基层科普先进单位。
三、为企业、学校、农村开展技术服务
1、协会与广州市华力盈网架钢结构有限公司、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正利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善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筑鼎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2、协会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我会的人才优势,共同探讨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我会派出一名专家参加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专家担任特聘教师和专题讲座老师,已经举办了多场讲座,连续二年参加了毕业生的毕业答辩等。学院向我会授予了“实践教育基地”的牌匾。
3、在从化鳌头镇江氏兰花种植合作社建立了科技服务站
2014年底协会掌握到从化鳌头镇江氏兰花种植合作社经过四年的研究,己成功采用浅种准山新科技,使准山每亩增产16~45%的信息后,向广州市科协申报了科普项目,在化鳌头镇江氏兰花种植合作社建立了科技服务站,2015年6~8月协会协助从化鳌头镇江氏兰花种植合作社先后对95名农民进行了浅种准山的培训。使浅种准山新科技在从化鳌头镇普遍推广。
四、为社会开展技术服务
为广东机械研究三栋宿舍加装电梯的技术服务,从设计、报建、施工监理全过程的服务,目前已验收投入使用。今年8月中国老科协来广州调研,对此赞赏。
五、开展科研活动
1、协会教授级高工陈世钰退休后继续从事科研,他设计的高刚性电主轴获得国家专利。
2、协会科技委员龙绍清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对谐波治理的研究,在1998年退休后被南海樱花电器有限公司聘请为总工程师,2002年研发成功了国内空白的有源电力滤波装置NYACT,成为广东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根据他的实践证明:实施滤波补偿技术是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3、协会会员蔡冠初退休后与几位退休工程师共同研究出
《水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本项目是一种采用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治理黑臭河涌污染的新方法。通过河道曝气,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底泥修复、设置生物巢系统和重建水生植被,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和消除河涌外源和内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削减污染负荷,达到消除黑臭改善水质的目的。可普遍适用于截污不彻底或一时无法截污清淤的河涌以及受潮汐影响流态变化复杂的河道进行原位治理。
4、刘雄辉工程师研制的动态节水龙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今年5月被中国科协在广州召开的创交会评选参展。
5、曹米萍工程师研制的眼底检测仪,今年5月被中国科协在广州召开的创交会评选参展。
2015年、2016年中国科协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创交会”,第一届我协会8项专利被入选刊登在创交会会刊上。第二届我协会3项专利被入选参展,是广东地区入选参展唯一的协会。
六、编辑出版论文集
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共出版了论文集5辑,收集论文226篇,提供稿件的作者146位,论文集首辑得到当时的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热忱支持和鼓励,并欣然为它作创刊提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论文集收集的文稿均是协会会员在退休后将自己过去工作积累的经验总结,所以实用性强,论文集还多次获得市科协的奖励。据悉出版科技论文集这一举措在全国老协中是率先者之一。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