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11 文采园地(1篇)
来源: | 作者:pro18aae8 | 发布时间: 2014-07-02 | 34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肇伦    工程师

      节假日去北京的人们喜欢去长城,只因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八达岭长城变成了“人肉长城”,那不是我说的,从报纸上的照片可以证明。这样,我就更怀念那些“野长城”。有一次上箭扣长城,在长城上走了半天,除了我们,只见到3个人!

前一天,是个大阴天,半夜刮起大风,只听到院子里的树哗哗响个不停,早上起身看到蓝蓝的天空,高兴的不得了。

匆匆吃过早饭,就向山上走去,临出门,户主小岳再三叮嘱要小心,因为去年出过事,一对博士夫妇被雷击身亡,此事一直在山友中留下阴影。

本来以为,没有整治的长城,路途会比较艰难。因此心里做好准备,能走多远算多远,不勉强自己,也不设定目标。轻轻松松上了山间小路,不到20分钟,便来到长城脚下。从豁口登上城墙,果然与整治过的完全不同,只有一条小小的人迹路外,几乎都长满灌木与野草。这也好,烈日下倒不觉炎热。一个斜坡长城,被路边菊铺满,烽火台上飘动着片片白云煞是美丽。沿着起伏的山势,长城在向前延伸着,有些陡峭地段,长城就如从天上垂下来的飘带。城墙基础都是用长条石筑,每块石都有千斤重,本地是没有这种石材的,肯定是从外地运来。古代运输工具欠缺,可想而知当时花费了多少人力才能够建起这宏伟的建筑。据当地老人讲,明代修建时,是以军令状的形式下达的,就是这段长城,因为延误工期还杀了数位总兵。在欣赏着美景间,不知不觉我们爬过了六座烽火台。

在俗称“御史楼”的地方,我们发现一方记录修城过程的石碑,时间记载的是明代万历年间,俗称“御史碑”。这块御史碑,保存完好,碑刻为楷书阴文。碑文记载了修建此楼和附近长城设施的主要官员和经办人员名录。从碑文落款“万历八年孟冬吉旦立”可知,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吉旦即农历每月初一。由此推算,此碑立于1580117日,迄今已有431年历史。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认定,此碑系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府所立的记功碑。

御史碑原来安放在本长城段海拔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御史楼”里,现被挪到200米外的一座敌楼中。附近村民介绍,前几年兴建景区,旅游区老板曾想把石碑弄走,后经村民举报,在文物部门的干预下,石碑运到此座敌楼中就此作罢,一直摆放至今。我一直在计划将这方碑做个拓片,让没有机会去看的人都去了解、知道我们的先祖是如何修建长城的。

途中,我们在树阴下、草丛中还发现了不少药材植物,一片野生枸杞让我们停下脚步,品尝那酸甜的果实。广东人喜欢的玉竹,干品见得多了,长着大片叶子的实物,有几位见过?晚饭桌上,野生花椒叶做的菜也让大家欢喜不已。

这段攀爬野长城的美好经历,长时间留在我的记忆中……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