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7 关于纪念和反思“乙卯水灾”百年,促进建设“盛世水利”的建议
来源: | 作者:pro18aae8 | 发布时间: 2015-07-02 | 42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曾宪岳 教授级高工、 张奕璇 教授级高工

 

2015年,是历史上乙卯大水”一百周年(1915年为农历乙卯年)。囬忆近百年前那场惨痛的灾害,永远不能忘记;对比现在国家民族的盛世,令人感慨万千!

1915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我国南方发生大面积的大雨和暴雨,雨区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省部分地区,合计面积达50多万km2 ,梧州、广州站71--10日的雨量分别达到333.8mm253.1mm。珠江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西江梧州、北江横石均在710日出现最大洪峰,西江梧州的洪峰流量达54500m3/s,北江横石的洪峰流量达21000m3/s,均为历史最高记录。   

在西江、北江同时发生特大洪峰的沖击下,在当时水利设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西江、北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堤围几乎全部崩溃,西、北两江洪水直泻广州。广州市自711日至18日水淹七整天,三分之二的城区受淹,西关一带水最深处达一丈多;粤汉、广九铁路中断,船舶停航,停水、停电,城内一切设施全部瘫痪。佛山数万难民露宿岗顶。珠江三角洲18个市县淹没农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10余万人。这是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历史上最严重、最惨烈的一场洪涝灾害。

100年前,国家正处于乱世。今天,国家进入了盛世,是处于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盛世时代! 水利建设进入盛世水利”的时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对水利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盛世水利”至少有如下的特点:(1)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为民利民的民生水利;(2) 遵循自然规律,除害兴利,防治水污染,实现人水和谐;(3) 建立健全法制,实现依法治水;(4)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设更大规模的水工程,在更大范围内防灾减灾,并实现优化配置水资源;(5) 开发节约并举,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河湖水体的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盛世水利”实际上就是实现水利现代化

那么我省(特别是广州地区)如何建设盛世水利”?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在“乙卯水灾”发生百年之际,召开“乙卯水灾”百年 的论坛或研讨会,使人们牢记百年前那场洪涝灾害的惨痛教训,总结建国以来治水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防范水旱与自然灾害的忧患意识。建国以来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对于防止和减少水旱灾害起到了且会继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曾想到19758月河南省驻马店会发生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大暴雨,造成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的垮坝,造成历史上罕见的“75.8” 水灾。所以要做好防治特大罕见水旱灾害的预案,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通过努力,可以防止和减少灾害损失。

2. 建设为民利民的盛世水利,首先要保证人民喝上健康、优质的水。因为喝水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喝上健康、优质的水对人们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而喝水的水量仅占生活用水总水量的10%以下。因此首先要思想上重视,把保障人民喝上健康、优质的水作为政府的第一目标。笔者曾提出利用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及拟建的牛路水库,在发电站下游建纯净水厂,生产便宜的、人人用得起的纯净水供应广大市民的建议。这些优质的水源(包括新丰江水库) 用作自来水的水源是有些浪费的。在首先保证人民饮水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分质供水,是缓解水资源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愈益突出。从大河流的长江三峡工程,到中等河流东江的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到小河流流溪河上的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对保证流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及供水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前,保障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下游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是北江大堤,因此必须确保北江大堤的安全。北江大堤已经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段包干,年年加固,但仍然会有薄弱环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建议:(1) 注意各段连接部位和蚁洞等薄弱环节,加强日常的巡查,在汛前则要集中进行检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加强气象和洪水的预报,提高气象和洪水预报的装备水平和预报的准确性。(3) 加强科研和科技的投入,研发和生产更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我国的水库、堤防绝大多数是土坝、土堤,保证土坝() 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建议把研发出能迅速探测到土坝()白蚁洞和其他隐患的先进仪器作为水利科研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并能尽快投入运用。

4. 保护水资源、水环境, 防治水汚染, 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首先要保护好生活用水的水源,保证水质达标。其次要集中力量治理城市的水污染。当前城市的主要汚染源是生活污水,本来治理生活污水最有效的方法是雨污分流,将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但是在老城区实行雨污分流非常困难,从广州亚运前后治水的经验教训来看,在老城区实行雨污分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实施起来也达不到效果。因此我们建议采用雨污合流管,只要设计适当,治污率可以达到90%或更高,而工程投资比雨污分流少得多,特别是大大减少征地拆迁,实施起来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是:(1)沿着河涌堤岸外侧适当位置铺设截污干管(或箱涵),将原排入河涌的污水全部截住;(2) 将上述截污干管(或箱涵) 全部连接到截污总管(或箱涵),形成集流管-支管-主管-总管-污水处理厂的管网系统,且各级管道(或箱涵) 的过流能力要互相配套,污水处理厂要分区合理布局,使所有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重复利用;(3) 按照规划或原排水习惯,沿河涌分段设雨污合流支管,支管的管径除了能排日常的污水外,还能排该管集雨面积范围內10mm以下小雨产生的雨污水(约日常污水的3-5) ,在支管汇入干管处除设置闸门进行调控外,还在适当位置设溢流口,在平常及下10mm以下小雨时产生的雨污水,全部通过干管、总管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只有下大于10mm以上的中到大雨时,雨污水才会从溢流口溢出排至河涌,而下大于10mm以上的中到大雨的总时数与全年总时数相比,小于10%,且此时的雨污水已经比较干净了,涌内流速增大,可迅速排至下游,因此按照上述做法来设置或改造雨污合流管系统,排污效果可以达到90%或更高;当管道坡度太缓或河道集雨面积较大,致使管道断面积过大时,可将管道(或箱涵) 放在堤岸内以减少占地,或釆取增加泵排加大管內流速等措施来解决。这个措施除了解决排污问题,也可解决排涝问题。

5. 健全法制, 依法治水。这是改革开放后提出并实施的重要治水方略。当前治水的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建立,主要的问题是宣传教育不够,执法不严。涉水的主要法律如《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不但一般民众不大熟悉,就是水利系统的职工也了解得不多,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建议:(1)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把法律法规的精神变成涉水各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则。(2) 各涉水单位定期举行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使涉水单位的职工首先懂法用法,用法制的思维来指导工作。(3) 加强执法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将专业队伍执法与广大群众的参与结合起来。

6. 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从总体上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广东、广州虽是水资源丰富地区,但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节约为先,加强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们紧迫和长期的任务;而且社会经济越发展,这个问题就会越突出。从当前广东、广州水资源利用效率来看,万元GDP的耗水量、农业用水利用系数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群众的节水意识不強,节水的潜力巨大。因此我们建议:(1) 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提高节水的自觉性, 养成节水的习惯。 (2) 在工业丶农业丶生活和环境用水等各方面都要实行节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废污水的排放。 (3) 提高废污水处理率,将处理后的中水重复利用,也可用于绿化、冲洗街道及给河涌补水等,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4) 推广分质供水, 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高质量的同时,避免用自来水浇花丶冲洗街道等类似的浪费。 (5) 加强城市雨水利用的试验研究、海水淡化利用的研究,开避新的水源。 (6) 改造城市供、排水管网,推广智能管网(在这方面以色列已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7) 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建议学习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经验。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现在已解决了水的问题。他们把水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宣传,全民重视,多方投入,科技支撑,使水的利用效率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75%)丶水科技水平,均达到世界一流;新加坡也高度重视水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希望我们广东、广州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和水科技,使广东、广州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在水务管理和水科技方靣走在全国的前列。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