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3 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探讨
来源: | 作者:gzslx8 | 发布时间: 2008-07-29 | 54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直接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广州市为保证人民饮用干净水,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各种供水形式:传统水厂净化后自来水直供千家万户;试点建直饮水厂通过管道供用户,达到打开水龙头就能饮用的直饮水;发展水企业包括瓶装和桶装矿泉水、天然山泉净水、蒸馏水和纯净水等供应市场。本文重点是对各种饮用水安全卫生结合经济及环保条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进行探讨。提出饮水安全卫生的建议。

 

一、广州传统自来水及管网

1、我国传统自来水及管网是水厂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规定,市政自来水管网水管末端的游离余氯低于0.05mg/L,从而保持了对全市自来水管网的消毒态势和安全。但自来水中存有的余氯对人体有一定损害作用,所以喝市政自来水要烧开100oc才能饮用,因为烧开可以杀死细菌孢子和耐热菌,沉淀热凝固物,蒸发掉包括余氯在内的有害气体。所以饮开水已成为人们的传统习惯,符合安全和卫生的标准。家用电温开水器成为家庭的必备品,医院、机关事业单位也大量使用。

2、广州自来水的存在问题:

①早期高层建筑因白天水压不足大量采用屋顶池蓄水,供高层住户用水,如清洗不及时会生红虫及有害细菌。

②由于河道污染日益严重,水厂净化成本增加,珠三角地区干旱期因淡水不足,咸潮上朔,使一些地区、水厂抽咸水后由于脱盐困难,番禺区部分被迫饮用超过标准250mg/L的咸水。中山澳门等地区干旱期甚至饮用800mg/L的咸水。

 

二、直饮水

1、直饮水功能

由于传统自来水存在上述缺点,有关部门研究和引进了西欧国家八十年代兴起的直饮水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普通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有效去除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及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浑浊度,耗氧量、有机酚等污染物质,如杜绝管道污染,保证循环消毒安全,可以直接饮用。近几年广州南洲水厂已经建成直供大学城的直饮水试点。供水项目投资26亿元,其中直饮水净化系统投资4亿元,设计供水能力达每天100万吨。制好的直饮水是用特制材料管独立、密闭,通过自动变频供水系统及循环输送到用户家中,加以直饮水采用臭氧消毒,其氧化还原电位是氯的1.52倍,可以迅速氧化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从而使细菌和病毒迅速灭活,杀菌效率高、而且不受PH和湿度的影响。因为臭氧本身不稳定,容易分解,其最终分解物质为单一氧气(2O3   3O2+228千焦),无永久性残留物,因此臭氧消毒比液氯消毒更安全。出厂直饮水进入管网以前是安全的。

2、直饮水在广州推广存在的问题

①饮用混供在广州难避免,即使试点新建大学城直饮水设计也只安装了一条直饮水管,除广东工业大学有双管分开外,其他院校及相关居民的喝水、洗衣、洗澡、冲马桶、洗地洗马路、浇花种树,不需要纯净水地方都使用直饮水造成较大资源浪费,每人每天直接饮水在2升以下,而生活用水和工业、市政用水每日每人超过200升,日饮水占总饮用水量1% 2%。如饮用混供,资源浪费巨大。

解决上述问题,最好办法是分开饮用两个不同管网系统,广州市可将原自来水管网系统作为用水系统,另建一套新管网作为直饮水系统,广州市一百年来累积现有管网总长4800公里,再新建4800公里才能把直饮水送到所有用户,新建直饮水管每公里管网估价175万元计,总投资84亿元,这笔投资十分巨大。即使有钱,完成这件巨大工程的时间也在10年以上,加上广州狭小和管线密集的道路系统,能否经得起施工开挖的考验也值得思考,如果不分,除资源浪费外,原管网材料和接口也无法满足直饮水要求。

②楼盘内管线改造投资工程巨大:上述4800公里管网只是户外系统,饮用分开要在原楼盘内装第二套管线,改革开放前建的楼全部只有一套供水管,商品楼中有两套管线的也不足1 2%,而且商品房大部分是暗埋管,二次埋管要破地再埋设,施工困难,按室内供水系统每平方米10元计算,一栋普通2万平方米高层,改造费要20万元。广州全市加建直饮水室内管线,投资额也非常巨大,粗略估计也要10亿以上。

③管网二次污染难控制:无论新旧的4800公里管网,几万个接驳口和接头难保无一不漏,只要一有渗漏,管内壁处的涡流效应形成的微小涡流就会把细菌带入。另外水龙头和连接管件被虹吸和倒抽流入管内形成交叉污染也很难避免。而广州现有超3.5万个屋顶水池,也很难保持直饮水卫生。

 因为现有楼宇的屋顶水池,一是为了适应自来水进出水时水体正负压力的变化需要,水池与外界之间必需留有空气口、外通道,正是这类通道使外界污染物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水池(含水池本身的放射性物质),致使水体污染。二是日常对水池孔盖和溢水管理不善,使之经常处在盖、管不严状态,扩大了水池与外界的通道,加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三是为了确保消防安全必需留有“储水区”的需要,使其往往成为细菌滋生和污物储存的“死水区”。早期的给水设计规定,必须在地下室建储水池,然后从水池抽水上屋顶水池。这等于一个大楼有两个被可能污染的水池。再干净的水,经过两个水池后,很难保证水是安全的。

广州35万屋顶水池,如改造到直饮水卫生标准,采用不锈钢、玻璃钢球等密封方式隔绝水体与水池内壁和外界污染源的接触,及污染物进入。同时使水体在水池中保持大循环,实现“流水不腐”,并引进使用超滤膜等国内外先进净水技术及装置,使水质达到直饮水标准,每个水池改造费为23万元(“玄之泉”资料)。35个水池改造投资需805亿元,还要一大笔运行维护费。 

④直饮水监管和检测困难:直饮水考核指标共88项,是较严格的,根据国家卫生部将要颂布的《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供水卫生规范》第八条,其中,日检验项共有:色度、浑浊度、PH、消毒剂残留浓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等七项;周检验项目有: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四项;年检项目全部88项。在全市巨大的供水管网中取多少样本才有代表性和安全性,没有明确规定,但从安全要求,4800公里的管网即便取几百个也不足以代表全貌,这样巨大的检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实际上检测项目越多,检测结果越滞后,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发现部分管网样本有问题时,水己被饮用,很难及时控制水质。


 

 

三、支装或桶装水:包括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蒸馏水。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加强,寻求饮用优质、纯净对人体有益的水要求与日俱增。在江河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提供山区深层地下矿泉水,和深山老林中溢出的山泉水,人工加工蒸馏水,供应市场迅速崛起,发展势头很猛。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概括起来瓶装水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水企业发展迅速:上世纪在欧美首先推出天然矿泉水。由于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受到世界各国欢迎,即使已经拥有自来水净化后可直接饮用的欧美国家,也逐步以矿泉水代替直饮水。到过欧美旅游和访问的人都可以见到超市和风景旅游区,一方面可以在公共水龙头饮水,一方面矿泉水摊位大量销售。自驾车尾箱也带着成箱矿泉水,甚至旅店明明知道打开水龙头就可饮水,大多数旅店还会送两支矿泉水以争取顾客。推出桶装水和饮水机后,矿泉水已大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住户。这一切说明即使发达国家,也有以优质矿泉水代替直饮水的趋势。

广东省瓶装饮用水生产和消费市场,始于1965年龙川“霍山牌”矿泉水。全面兴起在上世纪90年代,真正迅猛发展是近几年。据广东省瓶装饮用水协会统计,近几年瓶装水市场一直保持20%平均增速。瓶装水总量从2001年的210万吨,到2006年猛增到539万吨(见图1),按每人每日饮瓶装水2升计算,已经可以满足700多万人饮用优质水需要。这一新兴水企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写字楼、医院、群众团体已大部分饮用桶装水。至2007年初广州已有30%住户饮用带饮水机的桶装水。自来水烧开、暖水瓶保温的时代已快过去。

1

 

2、瓶装水质量较稳定

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严格。如桶装天然矿泉水,首先要取得采矿证和资源使用证。随后开采过程中必须按《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2811994)、《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103301996),在这些规范监管下,矿泉水厂的制水车间的设计必须符合设计的卫生规范;生产厂区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审查合格、领取卫生许可证以后才允许生产。还要满足卫生法规对矿泉水的水质检验,工程建设和设备、供水单位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矿泉水厂设计图要经卫生防疫站批准,要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场所不得有卫生间,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桶装纯净水、蒸馏水的行政卫生监管与此类似。

2

 

多年检查结果:合格率上升。据《广州日报》2007423日水峰会特刊介绍,“据统计,2001年全省对水的抽检中,合格率仅54.6%,而2002年,合格率达到60.7%,2003年达到72.3%,到2005年已高达83.7%。水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2006年,广东省抽检的合格率为92.5%”,2007年依据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要求检验符合率为89%,其中瓶装水96.4%,纯净水为84.6%,天然纯净水为76%。而100多个大中型水企业都符合标准(详见下表),随着监管工作深入,瓶装水质量是有保证的,十多年来瓶装水事故很少,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3、桶装水生产销售比较好监管:绝大部分桶装水企业都是生产与销售配送统一。生产受到出厂前规范和监督部门监管,这些厂都是公开固定厂不可能随意转移,逃避监管。绝大部分水企业都在市区设有专卖配送水站(店),而且送水站多数是公开固定的,并从买水票改成送水卡,用户认识送水员,水卡也是随水带来签收的,所以假水很难冒名顶替。一旦水质出现问题很容易查证是何时何人送的水。这就给监管带来方便。所以多年来桶装水出现假冒很少,问题较多的地方是小商店和货摊出售的1升以下的支装水。这方面监管应和其他汽水等饮料一并解决,并不是支装水自身的问题。

4、瓶装水投资很少,有利社会发展:大部分瓶装水生产企业是私营企业,投资不大且分散,不要国家和地方集中投资,生产厂大部在山区,对发展山区经济有利。同时这些企业基本没有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水企业的配送系统,吸收了大批低知识水准的送水员,这对解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有一定作用。

5、瓶装水存在问题

①资源有限:随着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影响加大,天然纯净水资源会逐步减少。特别是优质矿泉水资源更少,所以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必然会加强。但总体来讲,如果仅限于每人每日2升饮纯净水,1亿人口计,每年要求纯净水总量也只有60007000m3,只占全省水资源总量240亿m3300400分之一。不受污染的纯净水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数字,但只要注意规划,有效开发,本省雨量充沛,雨水对净水的循环条件较好,应当可以满足饮用需要。

②真假水斗争:因为可以小投资分散设厂生产瓶装水,无证水厂会在利益驱动下,将劣质水,甚至用自来水直接装瓶推向市场,假水不但破坏市场,而且威胁消费者健康。但由于有证水企业都将用统一连锁经营,消费者知道连锁店是唯一专卖店,桶装水较难冒名顶替。问题多是支装水,现在连锁店中除卖桶装水外,也卖支装水,成箱购买者都会电话报送,余下只有零星摊店可能被假支装水打入,但由于支装水除了包装瓶以外,实质水本身市值较低,一般每支只有几角钱。从假水装瓶运送到摊点,利益空间有限,所以假冒水市场不会像盗版光碟那样猖狂。

 

四、结论

1、人们生活用水中饮水(占总饮用水量的12%),煮饭、烹调、沐洗用水(约占总饮用水量的60%),商业、酒楼食肆和食品加工、微电子加工、印染业用水(约占总饮用水量的30%),这些水都要求较高净化度,只有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道路洒水(约占总现用水量的10%),水质要求略低。这些水除饮用要烧开外,其他全部可以在现有自来水系统供给,除屋顶水池以后要逐步改造成加压变频供水外,其他供水和各网络系统都可以满足用水安全要求。所以广州饮水和用水安全卫生的供给设施,仍然应当用传统自来水系统为主。

2、直饮水可以解决打开水龙头就饮的方便,但即使做得到,从人的健康和卫生对水质的要求,也很难比得过矿泉水、山泉水。直饮水是从被不同程度污染的江河中,经过物理化学净化出来的水,即使直饮水用臭氧消毒,达到水中含臭氧残留浓度小于0.05mg/L,臭氧和氯一样都是消毒剂,对人体的核酸系统有破坏作用,这种水偶然饮一点对人体不会有明显影响,但长期的累积效应是否会使人慢性中毒,现在没有长期大规模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跟踪试验成果。但这种水一旦煮开以后,将臭氧重新结合为氧气就安全了。讲到底直饮水只是相对安全,并非优质水。

而现实每人每日只要2升相对安全的直饮水,所付出的代价相当巨大。仅解决广州市1000万人口计,估算投资包括:净水系统40亿元+4800km管网改造或新建84亿元+入室接驳管线改建及水池改造90亿元,总计214亿元。其投资和材料消耗也非常巨大,仅入室新增水表就要二百多万个,市区管网闸阀不计其数,直饮水建到那一片,整片所有楼顶水池都要同步改造完成,水池改造费用也很大。即使做到了,还有一大批运行和检测工作和费用。这一切实施完毕,所得效益也仅仅是解决每人每日约2升需要的直饮水,是否值得?

实际上市场上的瓶装纯净水中已经有约30%是自来水直接净化后进入市场,南洲水厂每桶8元,每天出厂9000桶。市区中小街道已布满康淳活净水〔广州市康淳直饮水设备有限公司KC-RO500自动售水机,卫生字(2006)第0118号〕便民纯净水〔卫生部卫水字(2000)第0123号〕等多种直饮水机,经卫生部门批准大量上市,全市已达3000台,直接用自来水二次净化,净化方式:

 康淳采用泵水(自来水)→前处理自动过滤器→高精密度活性炭过滤器→高精密度微处理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后置高精度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纯净水。

便民采用泵水(自来水)→高纤密过滤器(PPF)→粒状活性炭过滤器→块状活性炭过滤器→离子交换处理器→载银碳过滤器→活氧灭菌处理器→纯净水(可直接生饮)。

即净即取,不经管道,零售价每升2角,每桶204元推向市场。与桶装水差别只是不提供容器和要自己到水站接取而已。这种水站与管网送直饮水质量无大差别,但它可以避免管道二次污染,建设费用大幅减小。已经形成销售网规模,有代替直饮水的趋势。广州市绿色能源设备公司开发出不锈钢太阳能安全直饮水装置并获得国家专利,在广东省女子监狱试点成功使用。另外,家用净水器也已大量发展,我国获国家净水专利的宝康源净水器已大量推向市场。


 

上述近两年发展起来的直饮水站,每台机每小时产量为10桶,一天以12小时计算,可供直饮水约2160升,可解决1000人直接饮用水,全市已有3000台直饮水机,可以供给30万人直饮水需要。加上其他小型直饮水器供应人数会不断增加。

3、瓶装水在水市场发展过程中,迅猛异常。目前广东省瓶(桶)装饮用水生产在册企业近800家。一大批如长寿村、华山泉、益寿泉等优质矿泉水企业已形成生产、检测、配送完整连锁系统,现在生产规模已达1000万吨,加上一批用自来水二次净化桶装水,完全可以满足每人每日2升,直接饮用要求。实际每人直接饮水每日只有1升左右,月消耗饮水费在1520元之间,属中低消费,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

4、多种饮水供给是饮水安全的有利保证:当前在江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情况下,自来水厂一旦取水口被严重污染,对大城市造成严重饮水安全威胁。今年无锡兰藻污染,数百万人不能饮用自来水,如果没有桶装水应急,很可能引起居民大规模出走,所以除国家自来水厂供水以外,大中城市优质水企业生产的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也是饮水安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应当将现有传统自来水系统卫生标准适当调整提高,特别是使屋顶水池改造达到自来水卫生标准,视为广州市饮用水主体供水系统。已经发展起来的优质矿泉、山泉等桶(瓶)装水加上近两年才出现的直饮水站,加强管理,已经可以解决个人直饮水问题。再搞集中净化管道输送直饮水,不仅投资巨大,而且也是不必要重复建设,如果管道输送直饮水,用国家大量补贴,供应市民,不但造成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会冲击已经进入市场并初步发展的直饮水站和桶(瓶)装水市场,社会资源浪费巨大。

管网送直饮水经过上海、杭州、及广州大学城的试点以后,可以看出问题较多,投资大,成本高,管道输送难免二次污染等,需要做出调整,建议暂缓推广,已建的直饮水厂,不必急忙再建直饮水管网系统,可以将二次净化的干净水装桶出售,保证直饮水厂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已投资的小部分优质管道,作为陈旧管线的部分改造,也不会造成浪费,但不宜再大规模建设。

 

作者简介:

江修恭    原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吴希权    原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工、教授级高工

曾宪岳    原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郑庆煌    原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冯海涛    原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肖慈芳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广州分院、高级工程师

刘镇钜    原广州市冶金设计院电算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莫益游    原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戴亚多    原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