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7 我国的二次供水水质状况与国内不合国情的饮用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来源: | 作者:gzslx8 | 发布时间: 2008-07-29 | 41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杨衡兴  教授级高工

 

1.什么是二次供水

根据国家建设部2005年2月5日颁布、2005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定义为“供水单位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的和供水,经储存加压或深度处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或专用管道向用户供水”,称为二次供水。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以上的定义,可以这样认为:国内各城市自来水公司(即定义中的“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供水”)供出的自来水,经储存加压或深度处理消毒后由供水管道向用户供水,均为4楼以。

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二次供水设施是:凡4楼(有些中小城镇规定5楼)以上的建筑物均需在该幢建筑物的楼下建地下水池储存一定容积的自来水,再由水泵提升加压到屋顶水池储存,再由屋顶水池的管道向4楼以上的用户供水,作为二次供水的主要形式(还有变频稳压供水,直接从市政管道加压供水等形式,但不是主流)。因此,凡4楼以上(包括4楼)的居民均是二次供水的受用者,占了半壁江山(4楼以下为“直供水”)。

 

2.目前我国的二次供水水质状况

我国目前二次供水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建筑物下面的地下水池和屋面上的屋顶水池,悬浮物多多,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屋顶水池底部的细小悬浮物在3个月内可达到几公斤,我们清洗屋顶水池发现池底积泥厚度达1020公分,而且有一股剌鼻的异味,其悬浮物含量平均达到4050毫克/升,是建设部“水质标准”1毫克/升左右的4050剖。

屋顶水池中的水其细菌总数也超标70110倍,我们在池中取样进行分析,达到38005500CFU/毫克,远远超过了水质标准80 CFU/毫克,而且不少屋顶水池还出现了“红虫”,在水中自由翔,其数量达到几十到上百条之多,经常从管道流进居民的洗菜(脸)盆,居民见虫色变,感到极大不安全,他们的投诉经常见诸报端。

水中细菌是否含有大肠茵群和孢子菌,因没作这方面的化验,不敢断言,但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两三年前的实验中,曾断言,加盖的容器内易滋生隐孢子细茵。

总之,目前国内二次供水的水质,永远达不到4楼以下的“直供水”(即从自来水厂直接供给的水)水质,这不是国内个别城市的个别事例,国内大多数4楼以上的居民都有同感。

 

3.造成二次供水水质变劣的原因分析

造成二次供水水质变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原因,另一个是管理体制层面的原因,而后一个原因是主要的。

先简单谈技术层面的原因:随着国内工业的蓬勃发展,作为自来水水源的河流、湖泊被不断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增多,国内绝大多数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方法:混凝、反应、沉淀      过滤    (液氯)消毒等净化处理三部曲,无法彻底去除自来水中的微量有机物,一旦时机成熟,水中赖以存在的液氯(消毒杀菌剂)不复存在,细菌就会大量滋生繁殖(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并与水中大量沉淀下来的悬浮物和没有彻底去除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拼命繁殖生长,以致在水中滋生了“红虫”,而作为我国的屋顶水池为主要设施的悬浮物二次供水形式,正好造成了这样的条件;屋顶水池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沉淀池,尽管自来水出厂水质的悬浮物含量仅有1毫克/升左右(这个标准相当高了),但日积月累,存积到池底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二次供水的另一个特点是:管网密闭有压的水流到地下水池再加压到屋顶水池,成为无压的水了,水中溶解的消毒杀菌剂液氯挥发掉了,没有了(液氯是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物质),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去掉了,那些残存于水中的各种细菌(因为水质标准允许小于80/毫升细菌存在)又张张牙舞爪起来,拼命繁殖,并以池中沉积下来的悬浮物,微量有机物为自身营养源。

我国的这种二次供水方式,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它不会有优良的水质,它的水质状况永远也达不到4楼以下直供水的水质,于是4楼以上的居民就永远成为饮用二次供水的二等公民了。

再谈谈管理体制层面的原因,从管理层次上造成二次供水水质变劣,完全是国家建设部惹的祸,因为国家建设部规定“二次供水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和国家的规定,对设施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到达用户的供水水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类似这样的话,在全文中前后出现了三次),建设部将二次供水管理、维护全部一脚踢给了用户,而将各个城市唯一(或主要)的供水单位(自来水公司)闪在一边,使他们对二次供水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知建设部的各级官员在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对二次供水的用户是否作过调研:国内真正将二次供水管理起来的单位占了用户总数的百分之一、二、三,还是95%c以上?答案肯定是前者,二次供水单位本身是自来水公司的用户,困于本身的技术条件、精力和资金,它们充其量只能定期清洗屋顶水池,不可能再有稍大的动作,去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改善,然而清洗一次水池,也仅能将池内的水维持干净一天、半月,过后池内的水又会很快沉积悬浮物并使细菌超标,何况国内的现状,真正清洗屋顶水池的用户只占极少数,二次供水用户在保障自身卫生安全用水上,是一个庞大、分散的弱势群体,建设部将二次供水用户推到了:单位不想管,自来水公司不去管,居民个人只能望池兴叹,三不管的真空地带。因此,这项规定是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切合实际的。

 

 

4.改善二次供水水质的设想

第一,改变观念,统一认识。建设部可以组织各方面人员对国内目前二次供水水质状况作深入全面的调研,真正明确认识国内二次供水水质是无法与直供水相媲美的,两者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二次供水用户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建议对二次供水重新定义,对二次供水的管理重新定义,建议国内各城市自来水公司将本市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面管理,或者成立第二自来水公司或二次供水公司,专门负责今后该市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及今后的管理、维护,保证二次供水水质达标。

以往,历来受建设部各种政策的影响,当地自来水公司从不涉足二次供水领域,从不去淌二次供水这趟浑水,这个“结”应由建设部去理顺,并促成当地政府在人员=资金、政策上给以充分保障。

第三,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方式,历来,一谈到自来水水质,上到建设部,下到自来水公司,想到的是如何寻找新的水源、如何扩建、改建水厂,增加设备,如何办理征地拆迁。如何改造供水管网,如何制定新的水质标准,等等,却很少去想,如何从城市供水的未端,从屋顶水池去打主意,想办法;他们宁为“直供水”去锦上添花,却不愿为二次供水用户雪中送炭,片面的认为,只有提高了水厂出水水质,便完成了一个里程碑而沾沾自喜。广州市兴建的南洲“净水”水厂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该厂花去了47亿元人民币(包括供水管网),产水规模100万吨/日,却只能满足全市1/4的用水量(该厂出水水质据说达到了欧共体水质指标,也即国内的“净水”水质指标),但广州市半数以上的市民,目前却在饮用着悬浮物多多,细菌严重超标,并有“红虫”威胁的二次供水。

同时这座花去了47亿元人民币的“净水”厂,亦会产生二次供水用户,这却是许多人没有去想到的—(其制水成本高达4.0/吨,暂售2.0/吨)。

如果我们从供水未端屋顶水池去逆向思维,去想办法彻底改善二次供水用户水质,初步估算,广州市总共2.4万座屋顶水池均进行再净化,仅花不到47亿元人民币的一半,不但能使半数以上的二次供水用户同样饮用到“净水”水质指标(即欧共体水质指标)的自来水,还能使4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亦肥同样饮用到“净水”水质指标的自来水(制水成本约0.4/,仅是上述成本的1/10.但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却不进行这样的反向思考。

由于不符合国情的供水安全保障体制,造成了国内一座城市出现两种饮水水质的不和谐现状,使一半以上的国民成为卫生饮用水的二等公民,使胡主席您一直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埋下了安全隐患,是到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