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8 用水与治水
来源: | 作者:gzslx8 | 发布时间: 2013-12-01 | 37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冯海涛  教授级高工

广州地处珠江下游三角洲,常受洪涝之害,污染及咸潮之苦。目前常住人口已达1300多万,保证饮水安全,城区不受洪涝威胁,河涌不至黑臭,乃是当前整治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食水安全

1. 现场

1.1 水源危机:广州供水水源主要取自珠江河道,近年河流污染日益恶化,上游牵涉面广,不易控制,水源危机及可能的突发事故绝不能忽视。

1.2 二次污染的威胁:供水出厂水质虽已达标,但经过管道、水箱到用户就已被污染。

1.2.1  现有供水干、支管大多陈旧,管材没有防腐内衬。

1.2.2  2005年前房屋设计,生活饮水与消防共用水箱,容量大、停滞时间长,管材没有防腐内衬。出厂供水经二次污染水质下降约20%以上(凤凰周刊2009.1P15

据不完全统计,市区此类水箱约有三万多个,受影响人口约为450万人以上。

1.3 用水浪费:

现供水系统将饮水用于冲厕、消防、市政、工业等,不仅增大制水成本,且浪费资源。现在供水公司免费为居民冲洗屋顶水箱,但水费仍由住户承担,此项行动并不保证水质安全,只属于安慰性质而已,且公私负担极重。

1.4 漏水严重:

由于管道陈旧造成漏水严重,漏水(包括偷水)已达供水的25%,即出厂水100m3,卖出收入只有75m3,(国内规范容许≤8%),国外≤7%)。

2. 对策

2.1 水源直供水,不经水箱(分质供水)。

最近广州已与河源合作,由万绿湖(新丰江水库)取水,专管直供广州,这是好事,可避免沿线污染,水源保护牵涉面较少,水质易保护。但直供水经处理经达标后,必须直供到用户饮水龙头上才达到目的,如仍纳入现有供水管网供水,即等于将达标优质水再行二次污染。

       由于居民饮水仅占生活用水量约10%,故分质供水,其新建管网较小,干管一般≤DN800mm,大量支管均在DN100mm以下。目前,给水管暗挖施工工艺已十分成熟,不用开挖路面,施工快速、造价较省。

       饮用水水价可提高,非饮用水制水成本可降低。假定饮用水水价提高1倍,非饮用水水价降低为8折,则综合水价支出为10%×290%×0.8=0.92,即比原水费仍省了8%,绝不会增加居民负担,供水公司也不会亏本。

       2.2开发新直饮水商品(杯、瓶装等)取得资金并确保饮用安全。

       目前,市场供应瓶装水容量大,饮用时间长,饮水机极难清洁,实际极不卫生。目前瓶装水的市场约为自来水价的600倍,不但暴利,且质量极难监管,直接影响市民健康。可仿傚南洲水厂做法,在直供水厂附设直饮水加工厂,开发新型环保的大小瓶装(杯装)直饮水,通过市场竞争取得龙头地位,既可保障用户饮水安全,又可取得直供水系统的建设资金。

      二、利用河涌洼地扩大蓄洪容量,改善生态环境。

在平原、河网地区利用湖泊、河涌、湿地经改造成为蓄洪、洩洪之用,在我国已是治洪的“祖传良方”。早在50年代,广州亦已充分运用,卓有成效,如白云山上有大金钟、麓湖(原名金液池)、上下坑、黄婆洞等水库;各河涌下游附近有流花湖、荔湾、东山三大人工湖,珠江沿岸加堤建闸设泵,以防潮排涝。三大人工湖主要作用是汛前放水,暴雨蓄洪,而且早已实行中央自动控制,保证运行安全,故西关水浸街的水患早已少见。但目前由于机构变动,人工湖只求景观,原来蓄洪的管理制度已缺失,故西关水浸街重现,在所难免。如继续使用“祖传良方”是可解决水浸之患的,典型例子有大北立交下行道,该处标高很低,白云山洪水量大且速,当时利用现兰圃位置,挖池堆丘造景,实际是蓄洪调节,故该处极少出现水浸阻塞交通事故,除非电源断了。目前各处大兴人工湖工程,应结合蓄洪排涝考虑,同时发挥生态净水作用为主,景观游乐应属次要才对。

三、完善截污、设泵闸蓄水冲污、加曝气增氧净化,整治河涌。

广州自亚运整治河涌,投入不少,但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截污不完、管理不严、换水不足。截污不彻底可以增加工程解决,管理不严应从沿线分段负责监管,以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入手。至于换水不足则必须因地制宜有具体方法。

广州河北的河涌流向基本是单向的,即从上游排向珠江,河南(海珠区)及芳村的河涌流向很多是双向的,即两端与珠江相通。“流水不腐”,乃是整治臭涌的主要原则。现以荔湾、东濠、马涌等三类型河涌,建议换水冲洗方法。

3.1 荔湾涌目前存在问题,除截污未彻底、管理不严外,主要是缺乏换水冲洗和净化,虽然上游没有水库来水,但可利用潮水和荔湾湖的蓄水来处理,方法如下:

在河涌上游建蓄水闸,位置按蓄水位及地形而定,下设三至五个闸门,旁设轴流泵房,当进潮高水位时即闭闸抽水蓄高上游水位,待退潮时,即开闸放水冲刷,如水头差有0.9m时,流速可达3m/秒,具有一定冲污能力,冲刷次数视效果而定。除利用潮水外还可利用荔湾湖蓄洪的水,全部管理操作均由中心控制自动遥控。另外,在污染较严重的河段,可在涌底加设曝气头,进行增氧净化。

3.2 东濠涌上游有麓湖水库,出口有防潮溢流闸,涌底有一定坡度,排水顺畅,原规定在旱季,水库应定期放水冲污,现由于机构变动,管理缺失,水库除暴雨平时极少放水冲污。现虽然在上游设有独立污水处理,但水位较低,流速缓慢容易沉积,如利用水库放水及利用湖水蓄水冲洗,肯定比自来水有效益而节省。

3.3  海珠区马涌,东西两端均与珠江相通,但由于地势平坦,坡度平缓,而且中段距出口较远,靠潮水作用换水冲洗效果较弱,可在中段适当位置在东西两端分别建闸加泵,将中段蓄高水位,利用退潮加强冲洗。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