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目前已从中国领养了6万多名儿童,近期,每年约有7000多名儿童被美、加、欧、澳等地收养。
玉哈——华人领养的孩子
北京的老王,其女、婿为硕士、博士,在加州工作;结婚多年,但因特别的过敏体质无法生育,便决定领养一个同文同种的中国女孩。首先他们上网查询,并找到一位代理人。经申请表格、无犯罪证明、财产证明、健康证明、家庭明细表、工作同事推荐书等文件,一一公证后,交到移民局。一个多月后,移民局寄来核准文件。其后缴纳代理人佣金8000元(美元,下同)、律师费、签证费、护照费,加上领养父母二人在中国12天住宿、交通费,另有3000元是捐赠给福利院(孤儿院)的。加州政府的社工还进行访问,了解领养的态度,比如:领养的孩子将来不论美丑、聪愚、病痛、叛逆或乖顺,父母能否关爱直到孩子的成年。五个月后,中国的一家福利院寄来被领养的女孩的照片及资料,名叫玉哈,刚满周岁,照片中孩子大大的眼睛,笑容可掬,天真喜人。夫妻十分满意,随即寄上他们及家中小狗的照片,请玉哈的保姆给小家伙多看看,做好准备,以免届时认生害怕。又过了三个月,接代理人通知,要他们到福利院附近的某饭店会合,于是夫妇带着小孩的衣服、尿布、座椅、奶瓶、维他命等物品前往中国。几经奔波,见到活泼可爱的的玉哈,领养父母顿时热泪盈眶,妈妈竟喜极而泣,毕竟那是他们企盼良久、和他们日后生活维系终生的宝贝啊!院方交给他们有关玉哈的体检报告,登报声明被收养征求异议的报纸广告、政府核准收养文件以及生父母遗留的文件及物品等。随后又去领取玉哈的中国护照,再去美国使领馆办理签证、核发公民证书的手续。一家安抵美国后,当地政府的儿童问题专家前来探访,传授教育方式,解答疑难;父亲所在公司还补助一万元的领养费。
美华——跨国夫妻的后代
英语良好,年过“不惑”、离异的郭洁,决意到美国寻觅“另一半”,经朋友介绍,结识将近“花甲”的史密斯,半年后结成连理,为了一个“完整的家”,他们经过合法程序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取名美华,两岁到了彼岸,忙碌之余,也为他们增添不少欢乐和情趣,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颇有见地的观点。史密斯:在美国的社会、在英语词典中是没有“孝”字的,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是天职,长大成人后自然“各自飞”,无须反哺孝顺的报答和期盼。郭洁:与美国相比,孝在中国仍占重要地位,但时下人们重视金钱胜过家庭,这是危险的!父母习惯了为了子女牺牲一切,但子女们却不怎么懂牺牲的意义;观念的改变,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孝道。这份异国姻缘,相亲相爱,求同存异。史密斯:我不理会过去,只着眼努力未来!郭洁:他对我好,为人殷实,我尽力操持家务,带好美华,管好这个家。这个幸福家庭着实今旁人羡叹不己!
晓诗——单身贵族的寄托
白人罗思,单身女贵族,40多岁了,几年前从广州白天鹅宾馆领养一名叫李晓诗的中国女孩,景况与玉哈相若,现已八岁,小学三年级。罗思打趣地说:总比养猫养狗养鸟好吧!晓诗可以和我说话、解闷,消减单身的失落与惆怅;我经济环境尚好,可供她大学毕业,将来我进了老人院,她也可能来看看我啊!晓词发烧,罗思认为这是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不打针就不打针,要多饮水,少穿衣、少盖被子,只要腋温不高于38.5℃,肛温不高于39℃,就不必吃药,否则副作用大;大量出汗,易虚脱,出现过敏性皮疹,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为更好培育晓诗,罗思约请附近一位华人女孩教晓诗中文,每周二次,每次一小时,教材选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课本,每小时10美元,这也是“中文热”在彼岸的具体体现吧!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从生命诞生、成长、消亡的客观规律来诠释的,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去审视,我认为:人生七十古来喜!
人生一世走过来并不容易,人生之路的坎坷崎岖更比蜀道难啊!以现在七十岁的长者而言,他(她)们诞生在祖国灾难深重的20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抗日峰火及解放战争的硝烟,新中国成立后置身于抗美援朝、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反右派、大跃进的年代,接受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洗礼,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时代。总之,这辈人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出生入死,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硕果累累。战斗的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殷红的印记;建设的征途,铭刻着他们百折不挠的足迹,每念及此,这辈人便会喜上眉梢,乐在心头!
人到七十,变得自由自在,不必早起贪黑,不必赶路挤车,不必奔波劳碌,不必看人脸色,更不必做自己认为不喜欢的事;不用再操心,也不用去赶时髦,自己自由快乐地支配每一天,真正步入随心所欲的“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境界,何来不喜 !?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学会了放弃,我们会摒弃一切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不再冒险,还原事物于真本,不急不燥,心平气和地静下心来去体察世间的人和事,进退从容,积极乐观,生命之舟实在负荷不起太多的物欲、虚荣与奢求,感悟到这个层次,就能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贻养天年,喜由心生。我觉得:七十岁是比较合适的年龄,因为七十岁比较能达至这种境界。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纵使远隔重洋,只要弹指一挥间,E—mail、IP电话即可对接;倘若装个摄像头,通话时还可观赏到对方音容笑貌,声影相随;手机傍身,人人有如面对面。过去我们却要去邮电局拍电报,“鸿雁”往来一个多月才能知晓“彼岸”亲人的消息。对比之下,真有天壤之别。加之新医新药不断问世,以往的绝症现在很多已能对症下药,“咸鱼翻生”,更是喜上加喜!
正是: “人生七十古来稀” 如今百岁不足奇
峥嵘岁月堪回首 万古群芳矢志留
喜怒哀乐由它去 宽心常喜自风流
夕阳美景无限好 何必倜伥近黄昏
“可贵者在我,在外者不足计耳”,只要抱有开朗、豁达、宽恕的情怀,就能快乐欢喜,正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这是一个自由而又成熟的年龄,这是一个潇洒而又豁达的年龄。
笔者未届七十,然而我却非常向往这一天。
简讯
本协会科技咨询委员刘大中教授,近日他成为《隆都沙溪名人录》名人。是1996年9月在加拿大HALEFAX召开的“世界软件博览会”上获“环球网络奖”七人之一。他撰写的《我去美国看孙女》一文(登于协会会刊第28期),在2007年《老人报》的“隔代亲”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