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21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 作者:pro18aae28 | 发布时间: 2005-11-01 | 1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严仲声    教授级高工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是用于渠道支渠上进水口的一种限流设备,它可以控制渠道进水流量。不会因为干渠水位升高而引起支渠进水流量增加的一种限流装置。起到减少浪费水源的目的。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研究的目的,是针对一些输水渠道上,有不少无闸控制的支渠取水口,这些支渠引水流量是无法控制的。由于多引进的水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过田间后又流回到江河,造成水源浪费,降低工程效益。节水装置的研究目的,就是旨在支渠进水口上安装一套设备,这套设备有效地控制进水流量,使支渠上的引水流量,根据农田用水需要引取,既保证灌溉用水,又不会白白跑水。即所谓“吃饱不浪费”,从而提高工程效益。

 水力自控的工作原理,是按水力学的堰流公式:Q=MAH来确定各个参数。公式中Q为流量,根据灌溉面积确定:M 为流量系数,根据进口型式而定,一般是选定的,是已知值;A为过水面积;H为堰顶水深。本装置的研制要点是要使Q为一个恒值,就是要使公式中的AH的值不随水位升降而变化。用已知的引水流量Q,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AH。根据计算值A确定装置的进水口尺寸,根据计算值H通过螺杆调整浮子与进水口的距离,使其与H相等。这样,上述公式中MAH都是按已知的Q求出的,从理论上等式左边的Q值肯定是一样的(但由于设备的加工精度实际是有误差的)。进水管口与浮子相连,浮子升降带动管口升降,进水管套进管座里,可以伸缩,像收音机的天线。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立论是正确的,通过1:1水工模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但试制过程中,构造是一个关键,既要使浮子灵活浮动,又要尽量减少设备漏水,加工精度要求是严格的。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的研制成功,如果得到推广,其经济效益是大的,从流量公式Q=MAH可以推算出,如H增大10%,则Q增大(1.1 - 1)倍,相当于5%。如H增大30%,则Q增大(1.3 - 1)倍,相当于14%。假设有一个灌区,引取1m3/s,灌溉一万亩田,该灌区有十条支渠都是无闸取水,因下游需要,渠首要加大取水流量,假设上游灌区的支渠取水口由于没有闸门控制而多引0.1m3/S的流量,则一天多引8640m3水量。如持续60天要加大流量引水,则60天多引水量为518400m3,按0.1元一方水计算,则该灌区浪费水,折合人民币5.18万元。本设备的成本,一套加工费约一万元,现场土建和安装费约一万元,合共两万元。仍以该灌区为例,十个取水口,装十套设备,需要投入约20万元。平均每方水成本为0.385元。设备的使用每年要花一点保养费,长期使用是可以的。这个装置的投入使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避免上下游的用水矛盾和水源的浪费问题。

水力自控节水装置,通过1:1模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上述的结构形式笔者之为套筒式水自控节水装置。(见附图一)。


本研究成果仍有改进的地方,比如使用条件,套筒式要求有一定的水深,对一般的渠道,因水深不够而不能使浮子浮动,使用条件受到一定限制。但笔者已对原设计作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见附图二,笔者称为活塞式水自控节水装置。该装置按孔口出流处于淹没状态设计,计算式为Q=μA2gz(式中μ为淹没流量系数;A为过水面积;g=9.81为重力加速度;Z为“装置”进出口水位差见附图二),这种形式不受水深的限制,克服了原设计的不足。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