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文件
协会文件
上级来文
公告通知
下载专区
简讯与动态
论文与刊物
论文
刊物
科技成果
建言献策
科技成果
项目实施
科普专栏
生活科普
医学保健
术有专攻
动态水龙头
海绵城市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栏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栏
政策规定
报装程序
实施与案例
合作单位
有关照片
海绵城市
动态水龙头
33
首页
≡
术有专攻
≡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栏
≡
实施与案例
≡
丽江旧楼加装电梯案例
丽江旧楼加装电梯案例
来源:
|
作者:
pro18aae8
|
发布时间:
2017-08-02
|
242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王勇幸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勇幸 刘丰果 杨晓雯 邹捷 实习生 颜安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除注明外)
从5月起,市规划局网站上多了不少住宅加装电梯的公示,这些公示中,既有大专院校、机关单位的职工住宅,也有以个人联名的私人楼宇。《广东省既 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出台和《广州住宅加建电梯暂行办法草案》公示约半年来,市民装电梯的热情高涨,仅今年三四月,广州十家电梯公司就已收到上千宗 申报,广州正泛起一轮旧住宅加装电梯的热潮。
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加装电梯只要得到“两个2/3”(即建筑面积的2/3和业主数的2/3)同意即可,让不少住在旧楼的街坊 见到了曙光。但时至今日,尽管九成加装电梯申请获规划局审批通过,可据信息时报记者调查,最后成功装上电梯的不足一成,目前市区成功加装电梯的不超过30 个小区。
价格不菲的电梯动辄二三十万元,按一栋楼住户十至二十户计算,平摊下来也要上万元一户,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费用分摊还只是加装 电梯的难题之一,最让人“跑断腿”的是规划许可的审批。有房改房住宅能指望单位帮忙,但像“丽江花园”等商品房,却成了迈不过的门槛,据了解目前广州尚未 有成功报装的商品房,很多都卡在了规划许可上。
“破冰”电梯难产
当记者问起丽江花园丽茵2座业主自建电梯的进展时,就住在离丽茵不远的华林居业主张帆吃惊地回问记者一句,“这事都听说两三年了,难道他们还没用上电梯?”
丽江花园的街坊们都还记忆犹新,去年7月不少媒体大篇幅报道了丽茵2座业主自建电梯的申请获得规划部门复函鼓励,被称为广州业主自建电梯“破冰”的标志。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丽茵2座成功取得了2/3业主同意并筹足了资金,这对不少小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时隔一年,丽茵2座加装电梯的“带头大哥”阿诚告诉记者,他没想到,“破冰”之后是更加漫长的等待。阿诚说,实际上,现在问题不是钱,而是怎样才能获得建电梯的规划许可证,“最难的还在后面,政府的一纸许可证太难拿”。目前,业主们就卡在了获得规划许可所需的消防许可上。
对于这个历经磨难的电梯,丽茵2座的街坊笑谈,几年前他们开始筹备加建电梯时,一位女邻居还刚结婚,她一直盼着将来电梯建好后,抱小孩 可以免去爬楼梯之苦。如今,她的孩子已经出生,电梯却仍不见踪影。“像她这样每天抱着孩子爬楼梯的邻居不在少数”,积极为加装电梯奔走的业主阿诚说,每天 辛苦爬梯的老人越发老去,小婴儿如今也开始学步,街坊们却已被繁冗的手续磨到心灰意冷。
商品房加装成功率极低
“20天绿色通道”走了快一年
尽管去年七月丽茵2座就做到“两个2/3”,成功获得2/3业主同意,并收齐了业主的保证金,但快一年过去了,这个曾被誉为广州业主自建电梯“ 破冰”的标志,至今卡在一纸规划许可证上。丽茵2座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查阅了规划局公布的2005年以来的规划公示,发现目前旧式商品房加装电梯的获批 率极低。
旧楼难适应现行标准
无奈卡壳“消防许可”
丽茵2座有64户人家,从2007年11月开始,业主阿诚和几个邻居开始筹划加装电梯的事情,并组成了专门负责协调加装电梯事项的电梯 委员会。完成前期的调查、动员和定价后,2008年3月,他们终于取得了全楼2/3业主的同意。随后,阿诚代表邻居们给市长信箱写信并向规划部门提出申 请,表明大家的强烈渴望。令他们倍受鼓舞的是,2008年七月他们收到了规划部门的复函鼓励。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广州市规划局曾特地为此发函鼓励,表示将为业主们“特事特办”简化报建手续,并减免所有行政审批费用。在今年3月 18日举办的广州市规划局第三期“规划面对面”上,市规划局副局长彭高峰还特意回应了丽茵2座业主的提问,表示将考虑把旧楼加装电梯纳入“绿色通道”,还 说排除协调邻里意见等问题,旧楼加装电梯的审批只需要20来个工作日。
但谁也没想到,这承诺中的20天,演变成大半年的苦苦奔波。去年7月获得复函后,丽茵2座的业主们迅速设立公共帐户,不到两个月时间就 收齐了43户业主的保证金。“只有收了保证金,我们才能放心找厂家”。去年年底,业主们已筛选确定了一家电梯厂作为承建方,拿下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成了 业主们的最后一役。
“不装电梯,消防也不达标”
“从发展商到物管公司,再到规划局,再到消防部门,我们已经跑晕了”,阿诚说,幸亏电梯厂一直在帮他们四处奔波,如果要几位带头业主全 权负责,就只能辞职了。至今,大半年已经过去,规划许可证还没到手。一纸规划许可证看似简单,却需要在多个部门登记、审批。而每个部门都需要业主们提供大 量的资料,包括房屋图纸、房屋所在土地买卖情况等。“我们不知如何下手,去规划部门求助,只拿到一大本资料叫我们备齐各种材料,却没告知具体步骤。”业主 们尝试去规划部门的档案馆查资料,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只好转而向发展商求助。报建的程序之复杂,申报所需材料之多,完全超出了业主们的想象,而相关规定却 非常模糊,让业主们找不着北。阿诚叹了口气,表示难以赘述这半年来经历的奔波反复,“根本没有明确的指引,我们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除此之外,业主们遇到的另一个瓶颈就是消防问题。要拿到规划许可证,就必须取得番禺区消防部门的意见书,但最近两个多月,他们一直卡在 了消防问题上。建房之初,丽茵2座就没有预留电梯井道,电梯要装在中央天井处,电梯建好后可能会对该楼的消防指标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消防部门勘察后一直没 有给出许可的意见书。对此,业主们的看法并不一样,“消防部门自己也说,就算不加建电梯,我们这栋有十来年历史的楼也不符合目前的消防标准。”阿诚说,消 防
部门用现行条例要求十多年前建设的楼,这根本就是用新规范衡量旧建筑。目前,业主们和电梯厂还在为消防问题努力,尽量满足各部门提出的要求。
一面是“外患”,另一面也有“内忧”。已经缴纳了保证金的43户业主中,最近正在准备卖房的有4户。当业主将房子过档之后,新房主还愿 意加入加建电梯计划吗?阿诚满心担忧。这种变数,去年收保证金时,他就经历过一次。当初口头承诺加入的本有44户,但收保证金期间陆续有两户业主因卖房退 出,阿诚他们只得再动员了几户本不参加的业主,才凑够了超过2/3数额的43户业主。如今,又有业主打算卖房,其中有一户还是二楼的住户,“要做通低层业 户工作,让他们也出资建电梯很难”。一旦有业户退出,“2/3业主同意”又无法成立,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阿诚说,协助的电梯厂告诉他,广州目前还没有成功加装电梯的商品房,很多都和他们一样卡在了消防许可问题上。记者在规划局网站的规划公 示频道看到,加装电梯公示一共有123条记录(包括住宅和写字楼,也包括批前公示和受理公示),记者见到,这些公示中以住宅楼为主,住宅中都是单位房或房 改房,一条商品房的记录都没有。
费用分摊方案
30栋“爬梯”街坊传抄
丽江花园的丽字楼组团建于1992年,48栋中有31栋是9层高的楼梯楼。自2004年起,就有高层业主提议加装电梯,但一直因低层住户反对没 有进展,问题的症结在于钱。直到2007年底,丽茵2座结合“前人”方案,再做了半个多月的业户调查,才推出了被大多数邻居认可的出资方案。
这个方案中,二楼业主可以不承担任何初建费用,三楼以上业主按楼层高低和面积大小,按比例负担安装费用和日后的管理费,出资最多的高层 业主要交约12000元。为保证公平,电梯建成后将实行刷卡制,只有付了钱的业主才能用。但为了团结观望业主,凑够“2/3”,方案承诺部分高层业主免费 使用一年,一年后如要继续使用,就必须补齐原本属于他的一份初装费,“补交款项再均分补偿给原先已交钱的业主”。而这个方案已至少被丽字楼的街坊们“抄” 了十次。
丽江业主自拟电梯安装资金分担方案
下面按总费用30万元,每层有88平方3个单元、66平方5个单元(具体面积以房产证为准),总计整栋有48个费用分摊单元(4~9层)。假设全部参加安装电梯,分摊计算方法为:
●费用分摊楼层数:
9(层)+8(层)+7(层)+6(层)+5(层)+4(层)=39(层)
●费用分摊每楼层面积:
88(平方)×3+66(平方)×5=594(平方)
●层面积系数:1/(39×594)=0.000043
四楼66平方单元需承担费用=4(层)×66(平方)×0.000043×300000(万元)=3405.6元
电梯公司:
旧楼加装电梯
变数大成功率低
记者采访了广日电梯公司,获悉市民加装电梯通常只是 “雷声大、雨点小”,申报者中只有1/10能成功安装。
去年底,《广东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的颁发再次激发了旧楼居民加装电梯的热情。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四月以来,共有七十多栋楼的住户主动联系他们,但由于“加装电梯变数大”,最后能跟进的仅十多栋,有可能签约的往往只有几栋。
据悉,目前广日电梯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来做老楼加装电梯。“《指导意见》颁布以来,业主自发凑钱加装电梯的明显多了,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加装电梯“变数太大”,受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业主意见很难统一;另一方面就是审批程序太麻烦。 一旦进入申请就要开始交费,但交钱后能否通过审批,还是未知数,从一开始业主的热情就要被一次次打击,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耐性,根本坚持不下来。正因为这些 种种原因,广州大部分的楼梯楼加装电梯的进程是一拖再拖。记者调查得知,全市旧楼加装电梯的成功个案目前只有不到30个小区。
房改房加装成功率高
胜在有单位协调助审批
相比丽江花园这样的商品房小区,华工教师住宅楼的电梯报建虽说也吃了不少苦头,但也总算是办下来了。事实上,目前能成功加装电梯的基本上都是机关单位的房改房小区,在协调业主矛盾和应付繁琐的申报程序问题上,“单位”的作用尤为重要。
旧楼加装电梯考验邻里关系
从今年初起,赵教授就过起了“上落有电梯”的幸福生活,无需再为腿脚不灵便而担忧了。
赵教授所住的华工教师住宅楼共7层,住了12户人家,加装电梯已于今年元旦开始使用。单单从电梯门就能看出这是个加装电梯的住宅:电梯门开在楼梯转角处,电梯停在两层楼的中间,所有住户出电梯后都要步行半层楼回家。
这座电梯的建成离不开“牵头人”赵伯仁教授的功劳,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小小的电梯工程对他来说应该不算难事,但从大家倡议到建设完毕的一年间的“故事”,还是有“一匹布那么长”。
据赵教授讲,楼里的住户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两位年过80岁,都没有跟儿女生活在一起。随着年纪的增大,业主们加装电梯的意向比较明确,“没有电梯,楼层高年纪大的等于被困在家里。”
赵教授说,由于住户都是老年人,大家都比较同意加装电梯,但因为都是退休员工,有些业主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因此在最初,就考虑要选择最经济的方案。
除了要花多少钱,还有一大问题需要解决——低层住户对安装电梯并不太迫切。为此,家住七楼顶层的赵教授上下奔走,主动提出楼上多出钱,楼下少出钱的费用分摊方案。
经过权衡和核算,分摊方案终于出炉了:从二楼住户开始交钱,“起步价”6000元,逐层递加6000元,依次类推,七楼住户要出36000元。
“其实大家都是老人家,有事情比较容易商量。”赵教授说,方案出来后,有住户提出参考邻楼逐层递加5000元的方案,这样低层住户就要 承担更多。但为了减轻低层住户的负担,高层住户就主动多承担了些费用。整个过程让赵教授感受最深的就是:加装电梯其实是对邻里关系的一种考验,邻里关系 好,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最好不要孤立任何一个邻居。
虽然也有低层住户没参与凑钱,但出了钱的邻居也没有特意安装复杂的IC卡系统。赵教授 说:“一是为了省钱,也为了更和睦的邻里关系。”他向记者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本来没凑钱就感觉在圈子外了,如果还装上IC卡系统,更明显是把人拒之门 外,更是不利于团结。但是,因加装电梯影响邻里关系的例子比比皆是。赵教授了解到校园里另一栋楼也加装了电梯,由于一位住8楼的年轻博导不愿出钱,电梯加 装了IC卡系统,有卡的住户才能用电梯。这样一来整栋楼都不方便,即使有卡的业主,朋友来访时也只能亲自出来迎接。据说,那位年轻博导的学生来访时刚好有 业主刷卡,学生乘电梯上楼后,住该层的一位老教授听说后,特意出来堵在电梯口,不让年轻博导的学生出电梯。
报建繁琐费用高
单位出马帮一把
除了分摊费用问题,电梯的报建安装过程也不容易。如果没有单位出面,不少程序几乎很难逾越。
赵教授告诉记者,整个报建过程让他感觉太繁琐,“我们建个电梯(的报建程序)跟建个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过程是一样的。”报建之初,规划局要求提供该建筑物最初的规划图、报建图、房屋许可证等等,证明房子是合法建筑。
规划局认为业主提供的资料全了,按照程序会在建筑物外边公示,十天以内没有投诉,再进行下一步。但公示期间规划局要求必须公证处公证: 业主需要委托公证处的工作人员每天过来查看该公示确实每天24小时贴在楼外,十天后给出公证证明。但公证处每天收取要550元的费用,十天需要5500 元。
同时,每一户的业主要带着房产证等资料到公证处去排队。这些老教授有些已经80多岁,大多孩子不在身边,去排队办公证基本没办法实现。规划局回复说,可以每户再加200元,委托公证处上门公证,但这样一来费用就更高了。
经过协商,最后规划局决定由住户所在的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派人公证,大学派人来做这件事,最后就省下几千元。据赵教授回忆,整个过程要一个月才能审批下来。
旧楼加装电梯容易激化邻里矛盾,有的甚至闹上法院,有的电梯即使获得规划许可,也因少数住户阻挠而迟迟装不上。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明天读者点题的系列报道。
旧住宅楼加装电梯的条件
1.加装电梯所占土地必须属该小区全体业主所有。 2.加装电梯必须经过该栋楼所有业主签名同意。 3.加装电梯必须符合现行房屋的安全使用、消防和规划要求。 4.由加装电梯住宅楼所在居委会将电梯的规划设计、建设情况在小区范围内
公示1个月,提出反对意见的不得超过该小区全体业主的1/3,居委会对公示结果的公正性负责并加具意见,业主委员会配合完成。公示的相关费用全部由申请方负责。
5.加装电梯的申请者须签订协议,明确电梯的安装、维护、管理等事宜,并对其安全负责。
6.加装的电梯由于不能取得土地权属,所以无法办理产权,今后拆迁时,只能按临时建筑予以补偿。
“我住的是9层旧楼,需要加装电梯,几十万元的费用怎么分摊,虽然知道高层应该多给,低层可以少给,但到底什么比例比较能被大家接受?希望专家能给点建议。”住在天河的关师奶一早就挤到专家“摊位”,询问解决办法。
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针对关女士这类问题,专门细心地印制了《旧楼加装电梯义务咨询会资料汇编》,并免费派发。记者看到,里面有现成 的费用分摊比例公式。根据公式,假如是楼高9层的旧楼,1-2楼一般不需交费,以6楼为基数1交费,每加减一层,基数各自加减一个固定比例。按固定比例 18%计算,3至9楼的分摊比例分别是0.46、0.64、0.82、1、1.18、1.36、
1.54,其中9楼的费用大概是3楼的3倍多。
建多久?大概需要小半年
不少市民还对电梯的工期长短很感兴趣。专家们答复,虽然都是装电梯,但因为不同房子所处的工程条件各异,因此很难给一个统一的时间。但是仅混凝土电梯井的建设时间就不短,大概需要小半年;反而是安装电梯很快,大概两周就能搞定。
加装电梯为何时间这么长?南亚电梯副总崔广琴介绍,要在旧楼旁“塞”下一个电梯井,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管线摸查,假如地下有电线、煤气、电信、水管等 管线或者化粪池,就必须向主管部门申请迁移。在她了解的案例中,几乎没有不需要迁移管线的旧楼,这些手续花费时间长,假如涉及技术难点,有时甚至长达几 年。
地下有化粪池还能装电梯吗?加装电梯要经过哪些审核程序?能否开辟绿色通道??昨日下午,市规划局副局长彭高峰、市规划局建筑工程管理处处长李秋霞、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锦超作客“规划面对面会客室”,为网民一一支招。
“规划局已受理了几百宗旧楼加装电梯的报建,九成都成功了。”彭高峰表示,如果没有邻里“扯皮”,只要报建资料齐备,符合技术要求,不到30个工作日内就可获得审批。市民每周三上午可到规划局(吉祥路80号)咨询。 问:地下有化粪池能否建电梯
答: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
梁先生:因为天井下的化粪池,不能做电梯的沉箱,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解决吗,可以用观光电梯来解决吗?
何锦超:有两种解决的途径:将化粪池搬迁。如果不能搬迁的话,可以采取带牵引机桥箱电梯的办法,您可以对两个办法的费用做一个比较。
问:装电梯必须由设计院出图纸?
答:一定要由有资质的设计院来做
网友:是不是必须由设计院出具加装电梯的图纸供审核,收费多少?
李秋霞:加装电梯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定由有资质的建筑设计院来做。一般加装电梯费用不超过40万元,按照设计费是工程款2%的收费标准,设计费不超过8000元。
上一篇:
第二届中国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电梯论坛在京......
下一篇:
无
最新动态
信息简报 第二十一期
信息简报 第二十期
信息简报 第十九期
信息简报 第十八期
信息简报 第十七期
点亮节水风尚
信息简报 第十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