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洙 高级工程师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形成,近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出现许多反常天气,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人们已经意识到:气候的变化正在影响着地球,并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活和生存。
许多学者认为,地球上66亿多人口的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尽管也有的学者的另一观点认为,在世界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地球的气候实质已经发生了千万年的变化,这可能比人类造成的影响作用要大得多。但是,人类活动、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以及日趋严竣的环境污染正在扩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正确的观点应是放弃争议,一起面对气候变化、地球变暖的现实。
地球变暖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地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加上由于大气温度上升,地球两极的冰川、冰块融化加剧,两者叠加,更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地球的大陆海岸线和低洼地区将被淹或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一危机的产生,会同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变化。这将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一次大变化,人们会出现大规模的迁移,随之会发生对陆地和自然资源的争夺,这种争夺往往跨越国界和洲界,可能会引发众多的敌对冲突,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甚至在一些安全性低的地区会造成种族灭亡。
这已经不是预言家的论调了,当今,近百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国家,种族之间发生的战争、格斗,多为了争取统治地位,争夺资源。近百年来的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都显现着对世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争夺。这种争夺正在以开战的姿态进行着。为什么如此激烈的争夺呢?因为我们人类所知的资源即将开发到了极限,尤以能源为甚。就最常用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这三项主要能源(又称之为主要化石能源)为例,已经到了可以预测其遏尽的年代。世界公认的已知探明,可以开标的煤炭,仅能够使用230年、石油是50年、天然气是42年。这是很短暂的年限。世界能源危机正向我们预兆着已经到来。一方面是地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剧,而人类对能源耗尽的速度正在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现代人应负起节省能耗、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保卫地球的责任,进而引入一个“低碳”的话题。
世界环保主义者,总结归纳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50项措施或者称之为50个环保小动作。这就是通常所讲的五十个低碳生活措施。
本文就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后果和应对措施,以及对低碳生活的正确认识,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作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就减少CO2排放,实行低碳生活的意义,具体行动、做法,提出主张和建议。
我们想通过开展宣传和指引低碳生活动的行动,警示人们去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要为此而尽一份力量,这样你才称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是地球人上的合格公民。
下面分四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低碳的概念和意义:
1、地球正在变暖的趋势
随着世界工业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人口的刷增,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无节制的竞争与活动的升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直接的反映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外的大气保护罩的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当前地球温室效应正在增强。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也就是太阳短波幅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区,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幅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必须明白的是不能笼统地称温室效益是一件坏事,地球是需要适当、平衡的温室效应的。设想如果地球外围空间没有大气保护,地表平均温度预计会下降到-23℃,而正因有了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即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38℃,适应了人类和其它地球上物种的生存,生命得以维持。但是,如果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地球的气温升高,产生了反常的“温室效应”。这是我们需要防止的“温室效应增强”。
科学家推论,如果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一倍,全球的气温将会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地球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而某些地区出现干旱。而飓风力量增强,发生的频率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预计海平面升高1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的为5x106km2(即500万平方公里),受灾害人口约10亿人,耕地损失占全世界耕地总量的三份之一,世界粮食产量要减产50%。
大气中的CO2含量占空气的体积比为0.03%,故CO2增加一倍至0.06%,并不是远远不可能的事,完全有可能达到的,除非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立即行动,减少排放,实行低碳,大力植树,保护森林,保护大气层。
2、低碳的含义
上述我们已叙述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们要保持大气层中的 CO2的比例平衡至关重要。因而提出低碳的概念。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的排放。其他与温室效应有关的还包括其他含碳的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氢氧碳化物、含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而低碳生活就是减少CO2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3、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生活一词应有更广泛的含义,如下述: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CO2的排放量,从而实现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同时低碳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体现在与否愿意与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并积极提倡和实践。从节电、节气、随手熄灯、拔插头……等等这些点滴做起,也能体现于个人的节约开支、节约消耗、简易出行等方面的生活习惯。
从现代意义的理解,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
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的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同时也需要鼓动企业积极跟进,加入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政府要组织和倡导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鼓励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的激励政策,政府要实施环境保护、维护防止环境污染的政策措施。尤其对大气和水源的保护和土地的保护。
总之,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人民团体、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一齐参与。
二、地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对人类生活、生态将造成极大影响。可以说,气候的变化是从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也是最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
所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气候的转变,或称之异常气象的发生。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会减少红外线幅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幅射的份量达到新的平衡。
这样的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而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即正反馈),某些则可会变暖过程减慢(即负返馈)。这样就产生许多地方或者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气象学家预测到2100年,地球的地面平温度量会上升1.4-5.8℃,将会造成全球性灾害性气候异常增多。
那么,究竟地面温度是否真的上升了,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可以用广东省的气候近来变化情况及发生灾害情况得以证明。
据报导,广东省平均每十年热了0.17℃,高温天数每10年增加2.8天。2014年广东的高温(即≥35℃)日数更创下历史纪录,达到27.9天。由于气温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广东的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增强。2014年的七月十八日的第9号台风“威马逊”发威,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即60m/秒),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这两个指标均超过广东省有台风记录以来的极值。2014年广东省气象灾害严重,造成744.9万人受灾,54人死亡、3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84.4万公顷,倒塌房屋3.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36.97亿元。广东的例子说明气温变热所造成气候异常进而产生气象灾难的恶果。
2、地球变暖会造成地球上的原始病毒复活
这是可怕的而正在时有发现的事件。由于地球温室效应,可使史前的致命病毒复活威胁人类,到时,冰封十多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病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发生在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之疫情,它正在非洲大地肆虐流行,这种出血性的病毒造成的死亡率可达50-90%,而且传染性极强。目前还无法防治,还没有使疫情实现完全可控,也没有疫苗可用。虽然,埃搏拉病毒不能肯定是由于气候变化而造成史前病毒的复活,但这种疫情令人们震惊,并害怕还会有新的另一病毒出现的疫情还会发生,埃博拉病毒在利比里亚一个国家一年内就因此死亡人数达4600人。
3、地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引发惊天灾难。
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产生的第一影响是海水受热澎胀,会令海平面上升,第二种影响是造成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量增加,因而造成海平面上升。
预计由1900年至2100年这200年由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为0.09m ~ 0.88m,造成淹没土地,侵蚀海岸。推测海平面只小幅度上升1m,足以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沦为难民,有的海岛国家将被淹没或部分水淹,变成烂泥巴地。全世界岛屿国家有40多个,面积77万km2,人口4300万。这些岛国其实是管理着占全球地球近五分之一的海洋环境。一旦遭受海洋灾害毁灭性打击,也将会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重挫。
另外,我们可以看世界地图,约占全世界6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区域,各洲的海岸线长度共35万km。海平面上升则这些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于世界经济和政局将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人口迁移,海岸线的改变会于世界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损失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海洋国家之一,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2014年中国的沿海的海平面较常年(即1975~1993年)高出111mm,较2013年高16mm,成为自1980年以来的第二高位。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3mm/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最近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0cm,并在加速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重创沿海地区经济和自然环境。据资料,我国2014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6.14亿元。
4、气温上升,造成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地球气候的变化,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大气层的破坏丶CO2的大量排放则会加速沙漠化的进程。我国由于沙漠的推进,已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特别是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万公顷。而全世界每年会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发生沙漠化,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对一些国家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我国就是其中一个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人推断,若不采取预防治理措施,沙漠东进将会若干年后抵达首都北京。
5、对人类生活有潜在的影响。
若大气中的CO2持续因大量排放而增加,而造成大气中的氧气比例减少,对人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因氧不足而受到致命的影响。甚至对地球上的动植物生长都会发生对生存的威胁。这是大气环流遭受破坏的结果。
6、全球所温升高,还会对海洋生态破坏、鱼类的数目,品种减少,对作物生长也造成影响。
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小麦产量下降了35.5%,玉米下降4%,只稻米和黄豆尚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世界的农作物价格1980到2011年上升了20%。
除此以外,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的降雨量会增加,而且会一些地区雨量更多,而有一些地区雨量减少。还会由于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也就是所指的水循环失衡。
三、实现低碳的措施
人们已经意识到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的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就要减少碳排放,就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就是要实行低碳生活。
目前“低碳生活”的理念已渐渐被世界各国和人们所接受,并且已有科学的指导意见。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宣传,已经告诉人们,你可以当减碳做些什么和你可以怎么做。
(一)实现低碳,首先是要有市政措施和社会对策。
政府是低碳经济和建立低碳社会的主导者。总的来说归纳起政府应有以下几点的低碳行政和管理的措施。
包括:1、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制定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2、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3、将单位GDP的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建立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
4、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
5、深入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6、行业政策中制定节能、降耗、减排的法规、规划,引导企业各行业,转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方式。例如:建筑节能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行“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推广。并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优惠政策,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在市政照明方面推广LED照明灯具的普遍使用等。
(二)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动
人们日常生活的低碳行动就是要大力宣传和提倡,低碳生活准则。有人归纳有50条,也有人订出了100条。不论准则的条数是多少,关键的是要宣传上的广泛性,并要内容丰富实用,要深入人心,人人自觉。
下面选择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又有明显效果的低碳生活准则列举。
1、查找自己的碳足迹。
要从生活的各方面,自己的活动规律查找。例如每年家庭用电量、自驾车和搭乘公交车的里程数,家庭的天然气用量、用水量、以及每年旅行空中交通、火车的里程数等,推算出你的碳产生量和碳足迹。
碳量的计算可参照如下的公式换算:
家居用电的CO2排放量(kg)=耗电度数x0.785
开车的CO2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x0.785
搭乘飞机的CO2排放量(kg)
200km以内=km数x0.275
200~1000km=65+0.106x(km数-200)
1000km以上=km数x0.139
乘坐火车旅行的CO2排放量(kg)=km数x0.04
肉食的CO2排放量(kg)=kg数x1.24
2、检查你的照明和其他电器的用电瓦数,对能耗较高的家用电器进行清点,改用节能的家电,尽量使用节能灯具。
3、调节你的空调机或热电恒温器,鼓励冷气用26℃以上的室温控制指标,在此范围以上,再升高1℃,空调机可降低电耗20%。
4、及时拔掉你的充电器,要改变不关充电器的坏习惯。充电器插在电源上不充电时,它仍在耗电,实际上充电器工作时有95%的电耗是浪费掉的,实际充电时也只有5%的电量是真正充入手机里的。不充电时,不拔出充电器是十分浪费的。
5、尽量使用不含石化产品的家居用品和化妆品,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如洗发香波等多是用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制作而成的,应尽量少用。还有如油性的灭蚊虫喷雾剂等也应少用。
6、实行家庭用品的减少、重复、循环三原则(即三个R原则)。即减少购物、降低能源耗费,重复使用已有的资源。如重复使用纸张、纸皮、塑料和金属等,选择可循环使的家居材料和用品。
7、少用瓶装水和瓶装饮料,据资料统计,美国的瓶装水的塑料包装瓶,每年消耗量达20亿个,相当消耗石油150万桶,亚洲各国的塑料瓶装水每年达11.7亿个,也是一种极大的石化资源的消费。
8、家庭尽量减少热水的使用。这样可以节省电力或天然气。
9、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使家居更加环保、节省能源。
10、随手关灯、用电开关电器不用时拔掉插头,减少用电消耗。
11、少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食品包装盒等,一次性的用品其实是资源的很大浪费。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对一次性筷子,即消耗森林蓄积200万m3。
12、多利用太阳能,尽可能把工作业务放到白天,不用人工照明的场所和时间里做。
13、不过量食肉,提倡合理膳食。全球约50%的温室气体源来自饲养和生产肉类。
14、定期清洗空调机的隔网,不仅是为了健康,还可节省不少电量。
15、洗澡时注意节约用气、用电、用水,每次洗澡都耗用40-50升的水量,也是很浪费的。
16、电视机不用的应关电源,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也为开机时的10%左右。
17、开电脑听音乐时,显示器调暗或干脆关掉,午餐休息、下班后电脑应关闭电源,这样可以省电三分之一。
18、实行家庭的用水、多次循环使用。最简便的方法又节水的是洗米水用于浇花、洗菜、洗衣水用于冲厕所。
19、多用电子邮箱、QQ发送文件,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也是一种低碳行动。
20、尽量选用公交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多乘轻轨地铁、少开车。
21、购买车辆时,购小排量的汽车,造低油耗低污染、低价格的小车型。
22、出门购物自备购物袋,可节省使用商店的塑料袋。现全球每年要消耗5000亿个塑料袋,多数是聚乙烯塑料制成,不环保、又消耗油、汽资源。
四、我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对低碳经济和倡导低碳生活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2006年底我国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我们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由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2007年8月,国家发政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增加到2010年的10%,到2020年为15%,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国家到2020年共需投入2万亿元,实施可再生能源规划。
在2007年9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我国领导人在发表讲话中,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四项建议。其中着重提出:应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2007年9月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国家建立了低碳经济的泉州标本。四月又成立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同月,还与世界的基金会(WWF)共同选定上海市和保定市两市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国家发政委还带头成立了应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项目技术顾问组。并明确指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2008年4月,中国低碳网成立。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低碳”成为大家的讨论热点。有学者认为:一场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按照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低碳发展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将比“十一五”时期增加37.5%,达到1.8万亿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将由2010年的2.86亿吨标准煤扩大到4.78亿吨标准煤。预计“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投资需求总计1.8万亿元,平均每年为3600亿元。其中水电8000亿元,风里约5300亿元,太阳能约2500亿元。报告还建议,伴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应简化项目申请和审批流程。促进融资机制多元化发展,降低政策风险,促使下一阶段再生能源融资和速度发展。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专门章节阐述了环保、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问题,并列为2015年的工作部署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热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零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需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保护好三江水源,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代。新增退耕还林还草66.7万公顷,造林600万公顷。报告中強调並呼吁: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五、结语
目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降低消耗、节俭环保这样新的潮流正在兴起。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人们追求着更经济、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方式。开明的各国政府也都深知要顺应社会潮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的社会环境,并保护好自然生态和人民的健康生活切身利益。
刚刚结束的我国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实施经济稳步较快发展的同时,强调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优先、科学发展、低碳经济运行、鼓励实施低碳生活的信念和政策措施,并已制订了明确的方针和目标。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正在有序地开展,事实说明,只要统一认识,目标明确,上下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中,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中有效地实施“低碳”。再加上技术和经济上的支持,就能创造出成效。并且通过实施低碳生活的过程中,让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中创造出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习惯、新方法。
应该明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不仅只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是对自己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的简单易行的改变。而且对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避免过度的温室效应有重大的意义。
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实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才是时尚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保证人类在地球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社会发展,这就是“低碳”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人类就实施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着人与自然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真诚地呼吁: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让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