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长 卢 湛 教授级高工
尊敬的领导
尊敬的来宾
会员同志们:
我受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本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
一、 稳步发展的第十届!成效显著的三寒暑!
从2005年9月7日本会由第九届进入第十届至今已有三年多一些,整个时段历程宛如波涛起伏,复杂曲折,但总体发展趋势都是良性的、可持续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中办发【2005】9号文《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的【2006】2号文《关于进一步发挥广东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以及其后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老科协不同于一般的老年社会团体,老科技工作者是老年群体中的精英,是贯彻「科技兴国」战略中一支不可勿视的力量》的启示,对我会会员得到莫大的欢欣鼓舞和激励,唤起和推动我们的时代使命感。
再从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老”字的英文词汇采用“Senior”而非“Old”,显见这个“老”字具有“老龄”与“资深”双重涵义的,标志着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定位。
由于对上述有正确的认识,本届理事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认清形势,做到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充分发扬“团队集体智慧”与“奉献实干”两大“软件力量”,凝聚广大会员,面向专业,奋发图强,有理、有节、有序行事,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本届全部工作可概括为:
两大核心 三个有所 横向协作 服务会员
两大核心是:发扬科技学术与开拓业务项目。
三个有所是:国家赋予老协的任务——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并以“有所为”为主导。
横向协作是:与社会上的企业或社团寻求相互间的业务协作和联系沟通。
服务会员是:从各方面力求开辟为会员服务的空间,建立老(资深)工程师之家。
本届工作取得的成果,表明当前业已发展至奠定本会取得稳步崛起的佳绩,建立强势协会的基础这一预期目标。因此,第十届协会是有作为的,负责任的,完成了广大会员的庄严委托。
对本届期间协会在任的俞百秋、叶家骏两位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以及一批精英会员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和怀念。对他们在本会作出的丰功伟绩,将在会史上永志不忘。
二、 工作业绩
1、“有所为”方面的工作
㈠ 科技学术
这项工作本届协会“两大核心”任务之一,我们对此极为重视,积极投入,从而取得下列的成果:
⑴ 编辑、出版论文集两辑
我会这一举措在全国老协中属首创者之一。其内汇聚了本会会员撰写的科技创见、专业心得体会、实践经验和技术总结等内容,编辑出版后发送全国各相关科技专业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1999年6月《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专业文集》首辑得到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的热忱支持和鼓励,并欣然为它的创刊题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05年11月本届初期编辑、出版了论文集第三辑,内有文章41篇,213页,24.5万字。取得广州市科协2007年度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今年7月编辑、出版的论文集第四辑,内有文章27篇,133页,18.84万字。刊出后得到教育部直属及本省著名工科大学领导和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认同,也得到工程设计单位的工程师认为此辑论文集具有优良的参考实用价值。至目前为止,文集内各文取得美好反馈信息的有:①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作者吴希权教授级高工,其主要观点已刊登在《广东科技报》(2007年1月12日)、《南方都市报》(2007年1月12日),并有热心人在互联网上通过《水圈网》、《水圈网论》、《网易新闻中心》、《北美新浪网》、《广州视窗新闻中心》、《教育新闻》、《腾讯网》、“滚动新闻”、“花都信息港、社区门户”等网络上广为流传。②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探讨——作者江修恭、吴希权、曾宪岳教授级高工等;以此文作为科技沙龙课题获得广州市科协批准,其重点在《广州日报》2008年1月12日C42理论版刊出。
⑵ 举办《科技沙龙》学术研讨会
我会申报的《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课题,获广州市科协批准,被纳入广州市2007年科技沙龙活动项目。同年11月29日为此举办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探讨》、《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中国现阶段不适宜硬性推广“直饮水”的探讨》、《浅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污染的防治》、《我国的二次供水水质状况与国内不合国情的饮用水供水安全保障体制》共五篇。
⑶ 我会代表出席参加《五城市(京、津、沪、穗、连)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受广州市科协派遣,我会派出副理事长江修恭教授级高工作为广州市两名专家之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他宣读了他和曾宪岳、庞瑞生二位教授级高工撰写的《在珠江口建闸挡潮蓄淡——解决珠三角地区淡水长期供应和改善周边水环境研究》论文。该文连同他们撰写的《珠江三角洲河口建闸后水文条件变化初步探讨》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
⑷ 我会召开《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座谈会
2008年5月30日,我会邀请部分工程技术专家会员对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主题的座谈会。大家在怀着对无辜死难同胞哀悼心情的前提下,本着自身专业技术理念和良知各抒已见,踊跃发言;其中列举利弊,语多中肯,积极建言。会议指出: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多个学科;从吸取国内外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正反两面)这一思路进行科学探索,寻求合理优化的重建方案与对策,务使最终能收到回迁后取得安居乐业的效果。会上还对规划布局、选址、抗震设防设计对地震烈度标准的应用、建筑结构选型和技术措施、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作出精辟、具体、理论联系实际的较高层次专业性见解及建议。
⑸ 三大专业委大兴学术研究之风
我会的土建、机电、化轻与综合三大专业委员会在本届都特别重视科技学术工作,其中主要有:
① 土建及化轻与综合专业委对饮用水有关内涵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写成5篇论文,经过综合整理,成为举办科技沙龙研讨会的重点文章。
② 土建及机电专业委都对节能减排这一课题组织研讨;机电专业写成《节能减排必须科学的利用资源》(载论文集第四辑);土建专业则对太阳能科技在本市应用可行性作了多次研讨。
③ 化轻与综合专业委在对阳春市进行技术协作时,组成四个课题组(每组设负责人),分别按项目进行技术研讨,在这一基础上做好准备。
④ 土建专业委还对《多层住宅建筑兴建电梯可行性研究》等课题作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和讨论。
总之,本届“学术研究之风”无处不在,超越过往历届,堪称为本届的首要特色。
⑹ 积极建言献策
在广州市科协开展“我为广州节能降耗减排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中,我会发动和鼓励大家积极对上列课题进行科技学术研究,提出建议。其后收集献策文章6篇上报市科协,其中一篇获得三等奖。
㈡ 业务项目
⑴ 技术咨询
本届完成的技术咨询业务合计14项。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内容复杂繁琐、工作量大;但经办同志高度发扬“老骥伏枥”精神,同心协力,在关键时刻日夜奋战,争分夺秒投身工作,终于能够“按期、按质、按量”胜利完成任务。事后委托方极其满意,挚深感谢。
⑵ 技术支持
① 2006年10月,受我会委托,以本会化轻与综合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化轻委” )执行对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职合会(以下简称“省老科联”,我会是其团体会员)的统率到阳春市参加对山区对口专业支持协作,被安排到对口企业调研和座谈;化轻委由副理事长吴希权教授级高工主持,组成四个课题组,由委内各专家会员分别负责对相关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合作意向共7项。
2007年,阳春市政府要求省老科联对该市拟建立“尼龙针织专业镇”的设想提供技术咨询。同年4月,省老科联召集我会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一起进行专题研究;我会由副理事长吴希权教授级高工代表出席,他在会上提出了系统的技术咨询意见,得到各方赞同。其后省老科联委托我会负责完成本项工作,我会委托化轻委办理,于同年5月提交了《关于阳春市建立尼龙针织专业镇的意见》的技术咨询报告。其后取得认同与好评。
② 由于广州市自来水建安公司创办时严重缺乏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我会为此进行具体支持,派出15名专家会员予以协助解决。
③ 此外,还对5家工程类企业作出了如上类似的技术支持。
⑶ 横向业务联系协作
我会与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沙泰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荔湾区老科协等企业、社团签订业务联系协作协议书。
由于我会的社会知名度持续提高,致使多家企业上门联系洽谈业务项目,以及业界工程专家慕名申请参会。
受广州市科协有关部门推介,广州市家电学会理事长一行来我会咨询办会经验。
⑷ 技术业务中介
我会对一些工程设计项目作为中介业务介绍给设计单位负责完成。
㈢ 推荐专家会员任职
主要有:
⑴ 向市科协推荐68名本会专家会员进“广州自然科学高层专家人才库”。
⑵ 向广东省机械进出口招标公司推荐70名本会专家会员担任评标专家。
⑶ 推荐62名专家会员到多家工程专业单位担任技术顾问。
⑷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正式实施,我会按广州市科协学会部(现学会学术部)发来的调查作了填报;其中推荐了包括可承担的专业技术项目和部分专业人才名单,内有土建17个细分专业45人,机电15个细分专业25人,化轻31个细分专业14人。
㈣ 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
根据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章程第七条第八款的规定,全国二十多个省、直辖市与多个地级市的成功实践先例,以及北京市从2005年起可自主参加社会化职称评审;上海市政府计划将职称评审工作交给行业协会的信息,同时在会员们强烈要求下,我会决定对学有所长,致力本专业工作,技术水平较高的会员于离退休后继续从事相关工程专业技术工作,且作出成绩的;或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者,进行职称资格认定工作。本届共认定了129名,其中包括正高45名,副高45名。
㈤ 积极支持与推介会员的科研成果
本会科技委员陈世钰教授级高工的科研成果《高刚性大功率气静压电主轴的结构设计》,其相关内涵在我会专业文集第二、三辑发表,于2006年11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给专利证书;经我会大力支持与推介其专利的转让开发。
本会科技委员敖卓奈教授级高工的科研成果《节能与环保燃料》具有节能环保的效益和《清洁剂》是一种强力、节水、卫生、安全、环保、洁亮效能的水基清洗剂;我会予以大力支持推介。本会会员使用该《清洁剂》后一致给予很满意的评价。
㈥ 积极支持精英会员创办企业
副理事长曾宪岳教授级高工创办《广州市信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理事李清玲高工创办《华力盈网架钢结构有限公司》,均任法人;已纳入我会协作领域。
㈦ 服务会员与关注维权
⑴ 举办保健讲座,邀请医学专家向会员们讲授医疗卫生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加强自我保护,增强健康。
⑵ 我会根据中办发﹝2005﹞9号文的内容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要求落实上文和粤办发﹝2006﹞2号文的意见,期望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得到进一步发挥作用。
⑶ 对本会的国企退休科技人员退休金偏低很多,而他们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退休证』,与退休公务员拿着的退休证是完全相同的,显示了极其不公平、不公正。为此,多次书面向省、市领导反映。
⑷ 本会科技委员张奕璇教授级高工的科研课题《移土培肥工程》应用于三峡移民时奏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但因他在澳大利亚未归,故由协会代为填表上报。
㈧ 会务建设
⑴ 建立了本会人才库,按各会员的“大专业(如土建、机电、化轻与综合)”再予以细分为“明细专业(如建筑、水利、路桥、地质、市政等)”编列进去,同时还把他们各自的简明个人资料输入。其效果是:需用某类专业人才时,一查即得,时效快速。
⑵ 此外,为方便查阅本会专业人才相关资料,编制《会员基本情况(按专业分类)》及《担任单位领导、总工程师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会员名单》。
⑶ 本届共发展个人会员149名,团体会员1个,为协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有所学”方面的工作
㈠ 政治时事与国内外先进科技信息传达
每月的协会三大专业联合例会举行期间,把当前的政治与时事作出概要传达和导读,要求会员们回去加强自学。同时对国内外先进科技信息作传达,增广见闻。
㈡ 举办学术报告会
⑴ 清除自来水二次污染——家庭终端洁水器,参加人数105人。
⑵ 地铁盾构施工技术,参加人数96人。
⑶ 广州市饮水安全与卫生探讨,参加人数126人。
㈢ 科技参观学习
⑴ 环市路广东省电视塔,参加人数30人。
⑵ 赤岗广州新电视塔两次参观,参加人数合计71人。
⑶ 琶洲会展中心(一期及二期),参加人数30多人。
⑷ 流花北路省广播大厦业务厅及新建大厦转盘施工,参加人数28人。
⑸ 市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工场,参加人数17人。
⑹ 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人数48人。
⑺ 南沙新建纸厂,参加人数30人。
⑻ 大学城、小谷围、黄埔军校,参加人数46人。
⑼ 广州市华力盈网架钢结构有限公司,参加人数50人。
通过上述参观使会员们不断补充科技新知识。
㈣ 出版《科技信息》
本届共出版了 13期。
㈤ 参加市科协征文活动
本届向市科协报送的征文有:节能减排及地震方面的科普文章。
3、“有所乐”方面的工作
㈠ 旅游与参观
除了上述科技参观学习外,协会还开展了到宝生园、龙洞森林公园、风行牛奶厂生产线与牛奶场参观及旅游,参加人数合计148人。
㈡ 敬老祝寿会
按我会办会传统,每年于重阳节期间举办敬老祝寿会;邀请年满80岁以上的寿星会员出席参加。会上一些老寿星专家即席朗诵诗词,意气风发,把茶言欢。本届参会老寿星人数合计161人。
㈢ 保健和聚餐活动
经常组织一些保健讲座,如四季养生、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骨病的防治等等,深受会员的欢迎。有时还举办一些聚餐或茶叙,活跃气氛,增进和谐。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 业务项目开拓办法不多,投入人手较少,且缺乏主动性;因此在这方面的成效还不足。
2、 在信息时代的21世纪今天,建立IT网络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与实际需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3、 组织会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科技还很不够,跟不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潮流。
4、 由于业务项目拓展尚不多,致使我会部分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精英会员未能发挥力量为国家工程建设多作贡献。
5、 为会员服务就是「以人为本」在我会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对活动形式与内容欠缺灵活多样化,导致效果逊色;例如对“有所乐”就是这样。
6、 重视发展会员,但对如何增强凝聚力予以巩固则做得差劲。
四、 经验体会
1、 必须坚持在广州市科协的领导下和广州市民政局的督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踏实工作,力求拓展,这是我会进步发展的根本保证。
2、 本届会务工作实践表明:发扬科学技术与开拓业务项目是我会取得佳绩的两大核心任务。
3、 协会班子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发挥集体智慧,成员相互间声息相通,推进会务工作开展。
4、 强化横向协作是间接开拓业务的有效途径,如能实施多元化协作当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5、 在“三个有所”中应主抓“有所为”, 以此为主动力,才可带动协会的全面发展。加强了协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
6、 发扬敬业精神,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7、 致力服务会员,关注他们的建议与诉求,给予正确合理的解决。
五、对下届理事会的建言
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此作为我会的工作指导思想,为把协会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势协会而奋斗!
2、带领会员学好政治,跟上社会发展潮流,同时又要学好国内外先进科技,不做“科技盲”。
3、加深对市场经济思维的认识与体会,以此作为开拓业务的指导。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会科技实力优势,迎接挑战,为打造成为强势协会的崇高目标构建平台!
5、协会班子必须保持高度团结,民主决策,求真务实,认真做好会务工作。
6、进一步加强服务会员,倾听他们的愿望、意见和建议,尽所能予以解决,增强凝聚力,把协会办成老(资深)工程师之家。
同志们!本届至此宣告结束。新一届理事会即将诞生了。祝愿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永葆青春,不断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2009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