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又称广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广州市老科协。其前身是1981年7月成立的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2014年1月更名为“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隶属于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协会以广州地区退休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老专家、老教授为核心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联系广州地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及其组织的桥梁和纽带。
截至2023年8月,协会有个人会员365人,其中80%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团体会员单位13个,累计员工约2000余人。协会内设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机械电气专业委员会、化学轻工专业委员会、农林生态环境委员会、水务专业委员会、科普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及职称认定委员会等7个专业委员会。协会于2014年成立党支部,设有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工会和妇女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健全。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为协会协助单位。协会具有3A社团资质,是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可承担部分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工作。
成立4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省老科协的指导、市科协的领导下,协会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本着“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推动科技为企业服务等方面发光发热,涌现出了建言献策不老翁屈干臣、电化教育专家(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秦兆年教授、孜孜不倦十余载成功研制节水型多功能水嘴的发明家刘雄辉、科技达人(光电专家)曹米莎和广州市“突出贡献老党员”刘大中等先进人物;协会多次被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团体会员先进单位,多名会员被中国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广大老科技工作者退休不退志、不褪色,为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努力。
进入新时代,广州市老科协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做好六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市老科协组织队伍建设。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发动,争取越来越多的退休科技工作者、退休教育工作者和退休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各界退休人士加入广州市老科协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动建立健全各行政区、街镇和社区老科协组织网络,更好地为广州市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贡献。二要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广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三要创新科普工作方式,为提升市民科学素质服务。组建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积极动员广大老专家加入到科普讲师团中来,鼓励老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组织老专家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开展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四要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鼓励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合作等科技社会化服务,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五要加强老科技工作者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依靠市科协支持,主动加强与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老龄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力争把老科技工作者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广州市人才工作整体规划之中,为老科技工作者继续发光发热拓展渠道。六要支持配合团体会员单位依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