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饮水与健康(续)
来源: | 作者:gzslx8 | 发布时间: 2017-09-10 | 98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卫理儿    高级工程师

     第一次与各位探讨这个问题是2010年,讲稿刊登在会刊第33期上。六年过去了,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想饮用好的水,安全的水的要求是不变的,所以再谈一下这个问题,有的是新的看法,有的是上次的补充。
     我们究竟饮什么水好?
     答案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
     至于饮的是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山泉水,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种各样的水,由于来源不同,水质不同,成本不同,当然价格也是不同的。
     下面分别来谈一下。

     自来水
     与六年前相比,现代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地,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河涌,监管排污企业,特别是建造了大批的污水处理厂,使水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为自来水的水质提供了基本保障。广州市也引入了水质较优的西江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加上供水企业的净水工艺的改进,使自来水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自来水的水质标准仍是执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标准有配套的国标检验方法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由供水企业内三级检验室自检,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备案。另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定期抽检。
     万一发生水源污染事故,当地环保部门第一时间通知供水企业,供水企业则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供水。像我们广州这类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一点还是应该有信心的。
     与其他饮用水相比,自来水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是使用方便,其次是价格低廉,价格仅为罐装纯净水的几百分之一(1罐约19升的怡宝水,售价约20元左右,1升水需1元多,而1000升自来水售价才2元多。)
     还有就是卫生方面有保障,只要是闻到有氯味的自来水,微生物方面基本没什么大问题的。
     缺点方面,一个是口感不够清纯,其次就是会产生具致癌性的加氯副产物(卤代烃类)。但是,国标对该项是控制得很严的。例如,卤代烃中的四氯化碳限值为0.002mg/L,与世界卫生组织该项指标值一致。三氯甲烷限值为0.06mg/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该项指标值0.20mg/L(注:1mg/L即每升1毫克,比值约为一百万分之一),所以,只要符合标准,饮用应该是安全的。
     自来水中出现的各种肉眼可见的异常:
     白色浑浊
     很多时候是由气泡造成,放置一段时间变清,如放于无色透明的水杯,向上升的是气泡,只有向下沉或悬浮在水中不动的才是杂质。
     产生原因:水管内有气,输、配水管修漏后多见。
     开水龙头用水时有响声,多数是家中水龙头漏气,如发生频繁,换水龙头即可。
     黄浊铁锈
     产生原因为水管老、旧,输、配水管修漏或曾改动水管。
     铁的国家标准值为0.3mg/L,是感官性状指标,不是毒理学指标。虽然水中的铁含量有少量超标,对身体未必有害,但外观仍是令饮用者难以接受,遇此情况,可先放水一段时间再用。
     煮开后有白色沉淀、水壶底形成水垢
     这是很多人感觉自来水不干净的原因,其实这是天然水中的碳酸氢钙(镁),加热放出二氧化碳后生成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镁)沉淀。碳酸钙也是珍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水中含有的钙、镁组成的盐,形成了水的硬度,而碳酸氢钙(镁)等形成的叫暂时硬度(因其易于去除),另有一类叫永久硬度,两者加起来即总硬度,国标该项为450mg/L,而本地区以地表水为水源,一般情况下,该数值低于200mg/L,属于软水,极少出现超标的情况。在北方,有的城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该值会较高,是为硬水。所以,有的本地人到北方后,短期内肠胃会出现不适,这便是主要原因。
     去除水垢用食用醋浸泡即可。
     建议:自来水煮开才喝。
     好处有三:
     1、可部分去除水中氯味(去除率主要看氯的浓度及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氯或化合氯);
     2、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视水管质量而定);
     3、降低可能存在的加氯副产物含量,因该类物质大部分是沸点低于100℃的有机物。
     以上是关于自来水的一些介绍。现在很多家庭都有饮用纯净水的习惯,为什么还要花费这样大的篇幅来介绍自来水呢?因为水不但通过口腔喝入,还通过洗手、洗脸、漱口、淋浴,甚至洗菜、搞清洁等多种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的。(注:以上所列的水质状况不包括高楼层的二次供水及咸潮期的水)

     瓶装水
     市售的瓶装水,国家也有专门的饮用纯净水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
     一般制作过程:
     市政自来水→活性炭(吸附作用,除色、除味)→PP棉(过滤作用,去除铁锈、浊度、部分细菌等颗粒物质)→RO膜(通过反渗透技术,去除绝大部分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及细菌)→加入少量臭氧(维持水中无菌状态)
     优点
     使用方便,可获得较纯净的饮用水,口感好。
     有些优质的纯净水的浊度甚至比进口的实验室用纯水机出的水的浊度还要低。
     缺点  价高
     去除有害杂质时,连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一起去掉。(注:虽然未必对人体的影响很大)
     大瓶装的水,存在因瓶子清洁不干净,细菌超标的风险
     饮水机也存在滋生细菌的可能
     少部分制造瓶子的原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
     建议:尽量购买有QS标志的产品。

     饮水机
     大致分为三类
     超滤机类
     这类机价格较便宜,且大多不需要电源。
     具吸附和过滤功能,配有活性炭和各种材料制成的致密孔径滤芯,有的配置银针(作用也是杀菌),可去除水中颗粒状的杂质,并可吸附氯味和其他异味,对有机物也可选择性     地部分去除。该类机出的水其实并不能算是纯净水。
     反渗机类
     与瓶装水处理工艺基本一致,水质要求也相似。
     即在过滤后增加反渗功能,该水机可基本去除金属、非金属离子和农药、卤代烃等有机物,出水水质优良。
     该类机优点是可随时方便取用质量可靠的纯净水。
     该类机缺点是
     定期更换各种滤芯,较麻烦,花费也不少。
     耗水量较大,纯水与废弃水之比约为1:2~1:3(虽然废弃水也可用来洗菜、清洁)
     换各种滤芯时间较难掌握,易造成浪费(厂家提供参考的换滤芯时间是以日期计,而不是以水量计)
     电解水机
     未见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原理是将水电解成酸性水和碱性水,碱性水用于饮用,出水PH一般在8~9,(注: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是PH6.5~8.5),如果出水标准PH8.5以下,还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但效果存疑。
     该水与自来水(PH7.0~7.6左右)相比,仅偏碱一点,而人的胃酸,未进食情况下,PH为0.9~1.5,水喝进去,只可冲淡一点。其实,人体内自有一个PH的缓冲体系,可将人体内各部分的体液自动调节并稳定在一定的PH范围内,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例如,血液的PH为7.35~7.45,唾液PH为6.50~7.50,胆汁PH为7.10~8.50。
     假如该水真的可以改变人体的PH值,真的对人身体有好处吗?

     山泉水、地下水
     我们采集到的一般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及采自地下二、三十米的井水,该类水也可以说地表水的潜水。由于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口感甘甜。矿化度较低,即水中钙、镁等离子含量比本地河水、自来水要低,与我们想象中的矿泉水不同。由于遭受人为污染少,水质多数还是较好的。
     由于流经土壤,含有数量不等的各种细菌(虽然不一定是治病菌)。
     建议:如要采集该类水饮用,开始时最好经检验合格并煮沸饮用。如要饮用采自地下一、二百米地下水,一定要经检验合格,因该类水含盐量太高,并且可能放射性指标也会偏高。

     关于饮用水标准
     饮用水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一种理念:人每日饮用2升,70年内不致对健康构成重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世界上有几大权威的水质标准,它们分别为
     欧洲共同体(EEC)制定的“饮用水指令”(注:公认最严格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US EPA)制定的“国家饮用水基本规则和二级饮用水规则”(其中基本规则又叫一级法规,是强制性法律标准,二级法规为非强制性标准)
     日本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它们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饮用水标准,已成为各国在制定饮用水标准时的最为基础的参考依据,我国的水质标准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但我所见,有的欧盟成员国的个别城市并无严格执行他们的标准,例如2007年,本人在意大利米兰,就发现自来水有很明显的有机溶剂气味。
     而在另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非欧盟国家)的名城圣彼得堡,自来水中更是带有成份复杂的异味,看来也是不符合他们国家的水质标准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选择饮用水,安全是首选,其次才是口感,当然价格与使用方便也是要考虑的。
     因此,选择使用自来水,安全、卫生是有保障的,并且性价比高。
     高质量的纯净水及具反渗功能的饮水机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
     山泉水也是可以选择饮用的。但是,建议尽量从上游取水,并送相关机构检测合格后再煮沸饮用。另外,提取不方便是要考虑的问题,没必要为了取用山泉水而搞得精疲力尽,因为它不是唯一的选择。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饮水与健康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