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权 教授级高工
关键词: 质疑、管道直饮水、不安全性、问题水。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下列三个方面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
1、 管道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
2、 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巳错接在了岔道上;
3、 从《食品卫生法》看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
结论是: 要解决中国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当务之急,并非是搞“纯而又纯的市政管道直饮净水,而是……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广州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之一是: 建议广州市科委和市政三套班子有关领导到欧洲和美加地区,从社会学的角度仔细考察分质供水的社会综合问题,而不是仅仅考察“水质专家”关心的单纯水质技术问题。
论文内容
本文从下列三个方面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
1、 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
2、 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已错接在了岔道上;
3、 从《食品卫生法》看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
(说明:本文的数据全部引自互联网。)
第一个问题: 管道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
根据广东省“十五计划”纲要,计划由省政府投资80亿元、要求到“十五”期末,全省能够“享受”直饮水的人数将从当初的8万人增加至1000万人。专家们在利益推动下,通过示范工程,召开推广会,使“其效应远远超出广东”,在全国燎原,“大有‘墙外更比墙内香’之势。”然而,直饮水的计划,虽由“专家”竭力鼓吹,但实际进展缓慢,“十五”以后,目前只有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不足10万户约30 ~ 40万人开通了直饮水,只实现了原计划的3%左右,而且相当大部分家庭还不敢直饮,烧开以后才喝。那些学广东,跟风跟得较紧的省市,包括广州市在内,在打造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业绩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请看:
1.1、杭州市南星水厂建成了一个不能直饮的直饮水工程
浙江省杭州市原计划投资25亿元,全面改造市区供水系统,让杭城市民全部喝上直饮水。杭州首个直饮水工程---南星水厂改扩建工程总设计能力为40万吨/日。首期生产能力10万吨/日,投资4700万元,供杭州市复兴地区和钱江新城10多万居民。
该厂净水制造工艺采用典型管道直饮水工艺:
自来水→深度净化处理→市政管网→居民用户系统
其中: 自来水生产工艺采用传统工艺。深度净化处理采用预臭氧氧化和后臭氧氧化结合生物活性碳吸附工艺。建有1000立方米废水回用池及氧气站各一座、40万吨/日预臭氧接触池、20万吨/日深度处理综合池等水处理设施。
市政管网改造是将原来灰口铸铁水管改换成为带有水泥内壁的球墨铸铁管。居民用户系统的管网改造是将居民家中的镀锌水管换上绿色环保管材。在水表前采用钢塑复合管,水表后用PPR塑料管。
当工程举行通水典礼,网站和媒体铺天盖地争相报导该工程“标志着杭州供水开始进入直饮水时代”之时。杭州市自来水公司在回答市民关于“直饮水通到家为啥不能直饮?”的疑问时说:“南星水厂的出水能直接饮用,但供水区域内居民家中的‘龙头水’能否直接饮用,须听取政府卫生防疫部门意见,并视居民自身健康状况而定。我们的建议是:在整个城市直饮水系统工程全部完成前暂不提倡直接饮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这个直饮水工程只能生产出 “不能直接饮的直饮水”
在这里,我们无意嘲笑这些工程。相反,我们衷心佩服杭州市自来水公司的坦诚直率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市民健康极端负责任的精神。
安徽合肥市的情况与此类似。
1.2、上海直饮水遭遇“二次污染”
上海杨树浦水厂作为试点,原本定于去年年底投产的36万吨/日 管道直饮水工程,现在却由于市政水管二次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要推迟,这是由于小区以及输送过程中的管道二次污染问题很难解决,净化厂深度处理的出厂水质效果将很难在用户终端保持。据相关部门人士透露,上海市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是该自来水厂推迟“深度处理水”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早在去年,闵行第二自来水厂原本“敲定”日产40万吨“深度处理水”的项目,但现在却悄然“流产”了。这意味着上海居民要实现“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喝水”的理想仍有待时日。
在这里,我们十分饮佩上海人勇于承认失误,有错即纠,实事求是对社会资源和市民健康极端负责任的精神。
1.3、江苏连云港海宁小区直饮水工程预交水费大部分已退还
江苏连云港 海宁小区管道直饮水工程因故停工,截至6月17日,在市建设局的协调下,海南小区、海宁小区以及建宁小区等588户居民拿回了每户预交的水费。我们欣偿连云港市建设局尽力协调有关公司对用户预交水费进行集中清退,保证让居民不损失一分钱的负责精神。
1.4、广州南洲水厂的尴尬
1.4.1、尴尬之一: 广州大学城何时可以不再用直饮净水冲马桶
广州南洲水厂直饮水供水工程包括南洲水厂工程、饮用净水一期工程、广州大学城供水工程三部分。该工程使用北江水,取水泵站设于顺德水道的西海段,用两条直径2.2米的输水管,经过26.9公里原水管路进入南洲水厂。南洲水厂配备了预臭氧接触池作北江原水除菌,经配水池分流进入两个生产能力各为日处理50万立方米的相同处理系统,水在每个系统中都经过沉淀池沉淀泥沙,砂滤池过滤滤清,然后泵入后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后进入清水池成待出厂直饮原水。 这一预臭氧氧化和后臭氧氧化结合生物活性碳吸附的深度净化处理工艺与同在2004年投产的上述杭州南星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基本相同。待出厂的直饮原水用加压泵加压输出,经过4.3公里的输水管道输送到大学城,然后在大学城经过类似蜘蛛网般的,总长度达46公里的网状输配水管网,最终进入各家各户。
南洲水厂直饮水供水项目总投资26亿元。复盖广州人口115万。其中,光是直饮水净化系统,投资就达4亿元,号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饮用净水厂,设计供水能力达到每天100万立方米。广卅大学城师生员工及相关居民是该直饮水工程的首批“受惠者”。
由于该工程在大学城区内只设计安装了一条直饮净水水管,因些除广东工学院外,大学城区其他学校的师生员工及相关居民的喝水、食水、洗手、洗衣、冼澡用水都是使用该直饮净水,甚致冲马桶,洗地洗马路,浇花种树等不需要用优质水的地方都使用直饮净水。
据媒体介绍,南洲水厂其规模和出水质量不但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属于领先的水平。生产出高质量的净水,却用来冲马桶,洗地洗马路,浇花种树,这真是一种天大的浪费,与我们党和国家现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是完全格格不入的,大学城师生员工及相关居民都在盼望着何时可以不再用直饮净水冲马桶!
南州水厂目前向外供水每天约30万立方米,鉴于不好说的原因,市自来水公司目前不能对大学城水费加价,仍按普通自来水收费,除去其中2%直饮外,其余98%本该可以用普通自来水的,却被迫要用高质量的净水,如果售价按饮用净水每立方米200元计,普通自来水每立方米按2.42元计(含排污费)那末每日损失将以干万元计,这种浪费积重难返之后,损失应当由谁来埋单?!
如果在大学城,除了现有的一条直饮水水管外,另外重新再增加安装一条非饮用净水的水管,改成真正分质供水,当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马路、堤坝要重新开挖,建设新管网所需资金估计不会少于建设一个净水厂的投资。据透露,该工程已花光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建厂一百余年来的所有积累,后续资金从何来?由谁来埋单?!
据悉,广州总共要投47亿建设直饮水工程,后续工程是否应当慎之又慎!!!
1.4.2、尴尬之二: 把桶装水批倒批臭以后兴建的广州南洲水厂却大规模生产桶装水
目前 南洲水厂的5加仑桶装水生产线已正式建成投产。该公司已在全市设立了12个销售点,市场价暂定为每桶(5加仑)8元!该桶装水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小时450桶,每天的出厂量大约在9000桶左右。该厂还将上马新的生产线,日产规模最高将达到3万桶。据悉,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增加3加仑装的桶装水及小瓶装的饮用净水,并陆续在各地段增加售卖点。
从纯经济角度看,这纯粹是企业的商业投资行为,无可厚非。
问题是,南洲水厂是在许多专家,教授甚致院士对桶装水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之后应运而生的管道直饮水企业,其初衷就是要以该厂生产的所谓“放心水”----管道直饮水,来逐步代替被他们诟病为所谓“问题水”----桶装水的。在投资数十亿元,兜兜转转几圈建成以后,它却大规模生产起所谓“问题水”----桶装水来。从纯学术角度看,这是一场巨大的学术荒谬!是一次天大的学术搞笑! 南洲水厂大规模生产桶装水的事实堪堪将了那些专家,教授一军,证明他们所鼓吹的管道直饮水是如何如何好的“放心水”, 诟病桶装水是如何如何差的所谓“问题水”,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他们的有关言论及凑拼的相关理论变成了毫无学术意义的无稽之谈。
顺便提供一点情况:当初,直饮水最火热时,有200多家企业争夺市场。目前现仅剩下40余家企业,较具规模的不足10家,较具实力的也不过三四家。有企业反映日子难过,老总觉得干得很累。不少企业靠初装费度日,靠经营桶装净水维持……
实践结果与专家们的学究式推理的初衷是完全颠倒了,当初被专家诟病为 “问题水”的桶装水,目前的发展速度仍保持年递增30%的高速,依然兴旺发达,而专家鼓吹的管道直饮水倒有点变成“问题水”了。
1.5、北京情况
在北京,直饮水至今还未得到广泛推广。
早在2003年,北京左家庄西街6号楼的住户就以管线改造为契机进行了直饮水方面的尝试,不过据住户反映,供水现在已不能直接喝了。住户曾老伯提起直饮水就连连摇头说:不能喝,也不敢喝,现在家里用的是净水器。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户说,小区高位水箱太脏,虽然经常冲洗,但水还是不干净,肯定达不到喝的标准。
许多小区的管道直饮水开通后,许多居民还是烧开了才敢喝。北京某技术有限公司管道直饮水工程部经理介绍说,根据他们对目前北京管道直饮水市场的估计,管道直饮水开通后,真正喝的用户大约只占5%。主要原因有:直饮水市场不规范,水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偏高,收费混乱,居民交费不及时甚至不交费,也造成运行困难。使水质更加没有保证。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管道直饮水目前面临尴尬,主要是因为社会对管道直饮水宣传不够、直饮水市场的培育也不够。本文认为,不能把对管道直饮水持有戒心的广大市民视为阿斗! 中国管道直饮水目前面临的尴尬,是因为管道直饮水目前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管网二次污染而存在水质安全问题才是根本原因。
第二个问题: 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已错接在了岔道上
“一拧开水龙头便可以大胆地喝,这个先前只有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才能做到的事,如今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足为奇了。”专家这么一说,好象我们中国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了。错! 如果说现时中国的管道直饮水己与国际接轨,那也是错接在了岔道上。
2.1、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从一开始,在概念上就接错轨了。
2.1.1、专家把国外分质供水与国内现时流行的直饮水概念混淆了
国外分质供水与国内现时流行的直饮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国内时下流行的直饮水概念,其要害是单指“饮”!
而国外的分质供水系统都是“饮用”水,是饮水、用水合为一体,都来自自来水供水系统,而另设管网系统用于低质水、中水或海水供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及部分工业用水等。
据资料载,美国、加拿大、可饮用水的定义是:符合政府水质标准,用于饮用、烹调与沭洗的水;非饮用水的定义是:人们偶然消费而不至造成危害,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在家庭,只用于冲洗卫生洁具,浇花,洗地,洗车。
而目前国内流行的直饮水概念是指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之外另设管网供给水质优于桶装水的少量饮水(每人每天仅2L)而将城市自来水炒作为不适宜饮(食)的水。将日常烹调与沭洗的生活必须用水置于不顾。
2.1.2、人类饮水与用水是不能分开的!
饮水与用水为什么不能分开?!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版«饮用水水质指南»明确指出,确定水中化学物质含量的指导值,既要考虑饮用的摄入,也要考虑沐浴时的皮肤吸收和呼吸摄入。布朗(Brown)等研究皮肤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按成人饮水量2升/天、婴儿饮水1升/天、二者洗澡时间均为15分钟/天,以饮水量2升/人·天,沐浴耗水量40-95升/人·天计算,安迪拉曼(Andelaman)报道了淋浴时三氯乙烯的呼吸摄入量是饮水口腔摄入量的数倍。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水中有害物质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被人体各部分吸收的比例大致为:1/3由口腔摄入(饮水和进食),1/3在洗漱和洗澡时由皮肤吸收,1/3在洗澡时随水汽经呼吸道吸收。所以,就生活用水而言,不仅是饮水,而且烹调、食物和衣物的洗涤用水以及沐浴用水,都应该达到饮用水标准。即使是商业(例如酒楼食肆)和工业用水(如食品工业、微电子工业,约占供水总量的30~~ 40%左右),对水质要求也比较高。
2.1.3、即使占日常总用水量1%--2%的饮水,也不是全都直饮
事实上,人们生活饮用水,并非仅为口渴饮水,还包括:煮饭、烹调、沭洗、食品加工等等,合起来就远远不止每人每天2L。目前国内流行的直饮水“分质供水”、“小区直饮水”只考虑日常用水的1%--2%的饮水部分水质达标,而实际情况是,人的沐浴、洗漱用水等也应该要求干净,没有污染,但不需要纯之又纯的纯净水。
何况,占日常用水量1%--2%的饮水,也不是全都直饮。在中国,这两升水中,有部分还用于烧开了泡茶、冲咖啡,吃药。更何况广东人,老人家一般不饮凉水(包括凉开水),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谁会吃了红烧扣肉之后喝直饮凉水?
2.2、国内外分质供水状况的差异
2.2.1、国内外分质供水思维的差异
分质供水的含义是什么?
原整的分质供水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用于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用水;
另一部分用于人们口渴饮水、煮饭、烹调、沭洗用水、商业和工业用水也包括其中,简称为生活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可以细分为三部分:
①、 人们口渴的饮水(占供水总量1 ~ 2%);
②、 煮饭、烹调、沭洗用水(占供水总量60 ~ 70%);
③、 商业(例如酒楼食肆)和工业(如食品工业、微电子工业)用水(约占供水总量的30 ~ 40%左右)。
人们口渴的饮水,要求用纯净水,应当无可厚非。而煮饭、烹调、沭洗用水、商业和工业用水就不一定要用纯净水。但人的沐浴、洗漱用水等也应该要求干净,没有污染。不能想像,人们冼澡、冼水果、冼菜或猪肉解冻可以用脏水。
暂时撇开用于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的用水不谈。
仅就生活饮用水的三种水来说,你是用三套管网?还是用两套管网? 还是用一套管网?
国外的流行做法是生活饮用水的①、②、③,三种水合用一套管网;
国内目前流行的管道直饮水概念则是,光第①种生活饮用水,即人们口渴的饮水(占供水总量1 ~ 2%)就要建立一套管道直饮水管网。
其实,就市政供水管网是用两套管网(一套直饮水管网、一套自来水管网)分开到户,还是一套到户的设想,国内大多数设计部门都认为,饮水只占生活总用水量的1 ~ 2%,而98%以上则用于卫生、洗涤等方面,因此,全面大幅度提高自来水的水质成为直饮净水似无必要;
国外的社会调查、分析资料也认为:每人每天饮水量不过2L,仅占城市供水中的1%~2%,将全部生活用水都按饮用水标准处理既无必要,也不经济,更不可能。从健康需求和使用心理考虑,全部生活饮用水占到市政总供水量的50%以上。仅仅为了改善专供解渴用的2L水的水质而另搞一套供水管网,并不是完善的供水方式。
这些观点在国外已经形成共识,在我国,目前还在进行着不休的争论,原因也许并不是学术上的,也许与更深层次的集团利益相关。
2.2.2、国内外分质供水管道建设实践的差异
2.2.2.1、国外分质供水系统
国外分质供水系统都是以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而另设低质水、回用水或海水管网系统供冲洗卫生洁具、洗车、绿化和浇洒道路之用,而且这个非饮用水系统,通常是局部或区域性的。这一系统早已在香港实行。
把生活饮用水的三个部分由一个市政管网合供,人们口渴的饮水(占供水总量1 ~ 2%)如果需要优质化又如何保证呢?国外市政自来水大致的供水方式是:
→终端直饮机
优质自来水→市政管网→居民用户系统→
→直用于沐洗
这一市政自来水的供水方式的特点是:
①、水厂按较高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生产自来水,但绝不是纯净水;
②、整个供水系统保持了对整个市政管网直到居民用户系统终端的消毒态势,从而保证了整个市政管网的安全,保证出水卫生;
③、当居民要求口渴的饮水(占供水总量1 ~ 2%)优质化时,可自行在市政自来水的家居终端的任一水龙头上安装终端直饮机作为市政自来水终端的过滤。居民只需把直饮机安装在任一水龙头上,便可得到干净卫生、清澈透明的饮水。
目前国外的终端直饮机已做得非常精巧,可以安装在橱柜的桌面之下,把水龙头接入终端直饮机,再把出水端接出桌面之上,即可在原有清洁沭洗水龙头旁边添加一个直饮水龙头而不会导至交叉污染。人们若不深入考究,还以为是市政直饮水!
终端直饮机可以利用一套市政管网同时获得直饮水和清洁沭洗用水,有效解决了自来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由于它具有诸多的优势,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率先开发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家庭普及率已高达70%以上。
2.2、国内分质供水系统
现时,国内分质供水系统多是在原有自来水管网的基础上,再重新搞一套能替代桶装水的直饮净水。不考虑低质水、回用水或中水等冲洗水系统。
其典型的饮用净水的供水方式是:
自来水→深度净化厂处理→市政管网→居民用户系统
其典型代表作是广州南洲水厂对广州大学城供给的直饮净水系统。只可惜该工程只设计安装了一条直饮净水水管,导致大学城学校的师生员工及相关居民要用直饮净水冲马桶。而上海、杭州、合肥等市因市政管网二次污染而建成了不能直饮的直饮水工程。
国外的饮水供水方式已风行了几十年,且应用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 国内的直饮供水方式只推行了五年,已尽显尴尬,难道还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吗?!
2.3、饮管道直饮水是高消费、高享受? 可笑!
经过专家推介,在中国,现时一提到管道直饮水,就想象成是现代白领,高官、富贾们的高级生活享受。其实国外根本不是这回事!
在欧洲、美加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自来水扭开龙头可以喝,但社会倡导在家居厨房自来水龙头的终端安装一台终端直饮机。直饮机安装在水槽下的橱柜里面,通过直饮机出来的水就是直饮水。据介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70 ~ 85%以上家庭选择在厨房安装直饮机,而不是用市政管道直饮水直饮,管道直饮水只有贫困家庭才直饮。而我们的白领及部分官员以为直饮水是高消费、高享受。可哂! 可笑!
领导若对本文提出的这些问题质疑,我们建议有关领导到欧洲和美加地区从社会学的角度仔细考察分质供水的社会综合问题,而不是仅仅考察“水质专家”的单纯水质净化技术问题。
第三个问题: 从《食品卫生法》看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
在专家的鼓吹下,一提到管道直饮水,总就以为是卫生的、健康的、优质的、安全的,闭着眼晴都可以喝的“放心水”。错! 一种假说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正反科学论证,就把它当成定理甚致公理,就会得出荒谬结论,一旦实施起来,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其中从上面提到的管道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即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从《食品卫生法》(1994)的角度指出目前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
3.1、“厕所里的直饮水都能喝”吗? 荒谬!
据《供水行业动态》(2004年版)载,有“专家”认为 :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不必怀疑,都是卫生的,连“厕所里的水都能喝”! 这是彻头彻尾的《食品卫生法》的法盲!
众所周知,中国《食品卫生法》与世界各国卫生法都明文规定:凡在不卫生的条件下生产、包装或贮存的食品或不符合生产食品条件下生产的食品应视为不卫生、不安全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经常率队捡查各食品企业的卫生,责令许多卫生环境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停业整顿。
即使根据《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2002年的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指出:制水间不得与中水、污水处理、有污染物品堆放的房间相邻,严禁有与制水无关的管道通过,不得设置卫生间。
而事隔两年之后,该直饮水“专家”竟然认为 :管道直饮水卫生到连“厕所里的水都能喝”! 这法盲盲得实在离谱,管道直饮水的卫生安全保障由这帮“专家”倡导和宣传,其安全性可想而知。
3.2、管道直饮水不受卫生行政监管,无用置疑就是安全的? 这个结论劝大家不要相信!
管道直饮水既然可以直饮,其商品属性就是一种“没有包装容器的饮品”,其卫生管理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4) 监管。
根据《食品卫生法》,凡食品(包括饮品)都要纳入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控制,受《良好生产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监督。譬如大家熟悉的瓶(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相关的规范就有:《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
《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捡验方法》(GB8538-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16330-1996);
在这些规范监管下,矿泉水厂的制水车间的设计必需符合设计的卫生规范!生产厂区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审查合格,领取卫生许可证以后才允许生产,要满足卫生法规对矿泉水的水质、水质检验、工程建设和设备、供水单位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矿泉水厂设计图要经卫生防疫站报批,要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场所不得有卫生间,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桶装纯净水、蒸馏水的行政卫生监管与此类似。
然而,在这样严格监管之下生产出的瓶装桶装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却被许多直饮水专家诟病为用黑瓶、黑桶装黑水、是问题水。
而那些目前仍无卫生行政监管的直饮水,却被许多直饮水专家吹嘘成是放心水! 直饮水真的可以放心饮吗?!
卫生部有一个《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2002年的征求意见稿),因争论多多,经历头尾五年至今尚未出台。而建设部公告(2006-3-30)称: 建设部的管道直饮水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范》(CJJ110-2006)于2006年8月1日起实施。至今亦未出台。
省建设厅有关部门称,小区配套建设分质供水系统的相关政策还在制定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预计近期内难以出台。故此,现仍未对直饮水企业真正管起来。
由于监管法规未出台,目前,各管道直饮水的供水点,未纳入各种《卫生法》法规监管,只能靠水务处理公司负责监测,或者靠物业公司委托有关单位每月出一次监测报告。每年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检测一次,这己经算是不错的情况。市卫生防疫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只接受委托捡测而无进行法定监管。由于大多数小区都是自行监测水质。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做法,能保证水质吗?许多直饮水公司只卖设备,包到安装,而不管水质。有些分质供水公司一个技术工人也没有,坐收水费却不管水质,致使安装没多久的管道直饮水,水的味道大变,无法直饮,甚至比自来水还不如。有的管道直饮水已被质监部门捡出细菌数超标……请看几个典型的,入住小区不喝直饮水的几个网友的感受:
网友A: 在入住小区后本人也很想使用直饮水,毕竟很方便,水龙头一开就可饮。可就是放心不下,就曾经多次到水厂察看,那里的卫生状况真不敢恭维,水厂就如一个民工窝,当时里面乱七八糟的,你看过后就害怕,哪敢喝此水?我是第一期入住的,此后一直喝瓶装水。
网友B: 我觉得我的直饮水的读数严重有问题… 上一次读数是7月31日,是104升, 那时家里搞装修,给装修人喝. 但八月巳经装修完了, 没有再喝过那水了… 也一直没注意. 上周保安来读数, 有五百多升… 不可思议.我从来不喝那鬼水!
网友C: 我家也是呢,从来都没开过这个水管,也没装,竟然说读数读到286升,气煞我也!!!
网友D: 物管说下次抄水表要是水表再转的话可能就有问题了,你没喝过这个水的话就也把这个水管给关了吧,省得又转,要扣钱。
网友E: 我家也是一样,入住的时侯是361,一点直饮水都没用(打开龙头根本没水),但上次抄表时居然是804,吓得我不行,我还以为是装修人员在乱用水.突然一天无意中发觉:我再次将龙头打开,水仍然没出来,但数字由804马上变成了810
网友F: 自从一年前搬到(开心)猪地(小区名)连续2次喝了直饮水,肚子不舒服后就一直都没有用直饮水了,今天收到帐单居然说我用了10932度,一共要我交1428元,真是奇怪,不是他们疯了就是我傻了。肯定是搞错了,刚才打电话去管理处理论,没有人接,先告诉一下各位邻居,如果收到直饮水的帐单要对清楚,小心给人耍了。
网友G: 实在太气愤了,我连着几天都看见物管公司的员工拿着大水桶偷接直饮水回家。第一天是我老公发现的 ,当时他把车停在负一楼快到E栋梯边等我回家拿东西.我下来时,老公和我说看见几个保安拿着一个桶装水桶去那的水管接水,后来我们就在那水管看了一下....地上留的全是水,淌了一整片地,是直饮水....我立刻明白为什么我家每个月都没用过直饮水,甚至连直饮水开关都没有开,但每月都五十块左右的费用从哪来了?这两天接连着被我看见好几个清洁工下班推着单车,每辆单车里都有两三个农夫山泉那种最大的桶,用那个装水.很明显是带回家喝的。我不会再傻的去交直饮水费了,明明没有用过却月月有费用...TMD....把我们这些人都当冤大头了吗!大家尽可能的都注意一下吧,或是去负一楼接近E梯那边停车位看一下,那边有个细的直饮水管,天天那片地无时无刻不是湿的。
……
由此可见,缺乏卫生行政监管的饮品,包括直饮水,总体上是不会安全的。而一些专家可以把在卫生行政严格监管之下生产的瓶装桶装水称为问题水。而把那些目前仍无卫生行政监管的直饮水吹嘘成是放心水!这是否有点像猪八戒误入颠倒洞。
大家可以想想,对这种毫不负责任的专家言论,对于一些以老鼠掉落天平的方式自吹自擂,自我吹牛的理论,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3.3、管道直饮水的市政管网不会形成二次污染?非也!
有“专家”说,管道直饮水是通过专用饮水管网输送到每个家庭的。运输管网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是一种独立、密闭、全循环的系统,制好的净水通过自动变频供水系统及循环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用不完的水又能通过循环管网回到水处理中心进行重新消毒杀菌处理,每天循环几次,不存在死水段。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此理论本文不敢苟同。
根据有关卫生法,食品、饮品的卫生监督与评价从来都包括从原材料到终端制成品的全过程,直饮水作为一种不带包装容器的饮品也不能例外。市政管道直饮水生产包括四个主要环节:自来水生产、净化厂处理、经市政管网输送到直饮龙头分布系统,即使净化厂的出水水质很高,经过现时市政管网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之后供到住户龙头,这个净化厂的出水水质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些专家往往混淆这两个概念,把水深度净化厂的出水水质化验结果当成是家居龙头出水水质来推介。而现实问题洽洽出在市政管网的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论述市政管网的二次污染导致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
3.3.1、目前传统自来水管网还是最安全的
传统自来水管网为什么安全! 因为目前,我国传统自来水管网采取液氯消毒,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规定市政自来水管网水管末端的游离余氯不低于0.05mg/L。从而保持了对全市市政自来水管网的消毒态势;保证了传统自来水管网的安全! 但自来水中存有的余氯对人体有一定损害作用,所以喝市政自来水一定要烧开,烧开的目的有三: 杀死细菌孢子和耐热菌; 沉淀热凝固物; 蒸发掉包括余氯在内的有害气体,因此烧开的自来水是绝对安全的。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政自来水的消毒剂采用臭氧,用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还原电位是氯的1.52倍。臭氧极强的氧化能力能迅速氧化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质,酶系统和核酸,从而使细菌和病毒迅速灭活,特别对大肠杆菌、肠道致病菌、病毒和芽胞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杀菌效率高,而且不受PH和温度的影响。因为臭氧本身不稳定,容易分解,其最终分解物为单一氧气(2O3→3O2+288千焦),无永久性残留物,也不存在二次污染。因此臭氧消毒比液氯消毒更安全。
饮烧开的自来水,人类已使用了几百年。而且还继续在用。只是几年前,忽然有直饮水专家冒出来说饮烧开的自来水,“隐患可多了”。
3.3.2、采用臭氧消毒的管道直饮水,为什么不能直饮?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政自来水早已采取臭氧消毒。所以管道直饮水厂也以臭氧消毒代替液氯消毒,市政管网终端以臭氧余量代替余氯。
根据《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2002年征求意见稿),管道直饮水的处理工艺中必须有水质消毒措施。采用臭氧消毒的管道分质直饮水,其水管末端的出水中,臭氧残留浓度不得小于0.05mg/L。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要防止管网二次污染,就得保持对全市市政管网的消毒态势。但是,水中含有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的水与含有余氯不小于0.05mg/L的水一样含有消毒剂! 怎能直饮?! 要知道,氯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破坏作用,而臭氧则对人体的核酸系统有破坏作用。臭氧的氧化能力(也即消毒能力)比氯还强0.52倍。
小量,偶然饮一点含臭氧的水对人体可能不会做成明显影响,但长期饮用含有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的水,虽不会立即使人死亡或生命立那受损。但长期饮用的累积效应是否会使人慢性中毒,诱发新生儿致畸或先天性视力衰弱,先天性心脏病之类?! 在进行大规模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跟踪试验良性结果出来之前,含有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的水应当是不能直饮的,应煮开以后,让臭氧重新结合为氧气,水才是安全的,可是这样一来,这直饮水就不成其为直饮水了。
3.3.3、不含臭氧的直饮水也不能直饮!
这是因为:
①《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之所以规定臭氧残留浓度不得小于0.05mg/L。正是为了防止管网二次污染,而保持对全市市政管网的消毒态势。否则就防止不了管网二次污染。
② 广州市政管网4800公里,几万个接驳口和接头,难保无一不漏,只要一有渗漏,管内壁处的涡流效应形成的微小旋涡就会把细菌带入。而细菌一旦带入,由于没有了臭氧或其它消毒剂。其繁殖就迅速到不可收拾。
③ 如何有效防止水管外不洁的水通过水龙头和连接管件被虹吸和倒抽流入管道内形成交叉污染。这种交叉污染在小区水表龙头系统尤其容易发生。我们在工厂内的管道设计是在适当位置安装真空消除器解决,但是,在市政管网如何安装,如何管理?! 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据承德晚报载:
广州海珠广场荒唐一幕:狗舔水龙头喝直饮水
本报广州9月9日讯 狗不仅喝了街头直饮水,居然还伸出舌头舔了舔水龙头!广州市海珠广场昨日出现了如此荒唐的一幕,目击者对此提出了强烈谴责。“我再也不敢喝街头直饮水了!” 广州市民陈太太向报纸致电,怒斥一群爱狗之士的不道德行为。据陈太太称,9月6日傍晚,她和女儿等三人途经海珠广场,看到两名打扮入时的小姐抱着宠物狗,在海珠广场的直饮水龙头上逗小狗舔水喝。
9月8日,记者来到海珠广场,也看见一只黑白棕三色相间的狗,被主人小心翼翼地抱起来,送到水龙头下,喝直饮水。狗主人还用手接了几捧水,爱怜地给宝贝狗擦洗身上的灰尘。目睹此景,部分游客当场表示:“谁知道所有的直饮水是不是都被污染过?以后谁还敢用?”据广东省兽医检疫站有关专业人士介绍,按照有关卫生规定,人和动物饮用水需要严格分开。一些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狂犬病毒,如果遇到一些伤口破裂的人员,通过饮用水感染到病毒,就有可能被传染而引发狂犬病。(易 文)”
需要警惕的是,类似的情况,难保不会在小区住宅内发生?!
④ 市政管网不时会有爆水管的事故发生,不能排除爆水管的二次污染影响。例如今年(2006年)上半年,广州市就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输水管爆漏事故:1月24日清晨,黄埔庙头村东牌坊地段供水管爆裂,抢险至次日晨才完成; 4月1日中午,荔湾区南岸路一条直径为1200毫米的输水管发生爆漏; 5月9日下午,白云三元里大道棠景街一条直径为1200毫米的输水管发生爆漏。而2004.2.10一日之内,广州市同时发生石井水泥厂附近的一条直径为1800毫米的输水管发生爆漏。白云区集贤庄发生的一条直径为1600毫米大型输水管的爆漏。小爆小漏不计其数。修复过程中难道不会污染。如果管道水有余氯或臭氧余量,一恢复通水,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管道水中没有余氯或臭氧余量,哪么,消毒怎么办?! 由此可见,不含臭氧的直饮水也是不能直饮的。
由此可见,管道直饮水,无论其是否有无臭氧余量,烧开才喝才是安全的。可是这么一来,管道直饮水就不成其为直饮水了!
3.4、24小时循环供水,就能保证水质新鲜?未必!
有“专家”说,管道直饮水是通过专用饮水管网输送到每个家庭的。运输管网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是一种独立、密闭、全活水循环的系统,制好的净水通过自动变频供水系统及循环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用不完的水又能通过循环管网回到水处理中心进行重新消毒杀菌处理,每天循环几次,不存在死水段。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所以任何时间打开水管,流出来的水都是新鲜安全的。
本文认为未必! 用不完的水再通过循环管网回到水处理中心进行重新消毒杀菌处理,每天循环几次,这个水还算是新鲜的?!这是什么逻辑?常识告诉我们,烧开了一大锅水,喝不完,摊凉了再烧开,再喝不完,又摊凉了再烧开……这水你能说它是新鲜的?举个更搞笑的例子: 煮了一大锅菜(包括禽、肉类),吃不完,吃第二顿饭时再煮一次,再吃不完,等吃第三顿饭时再煮一次……即使每顿都加进一些新调味料,你能说你每顿吃的都是新鲜菜?太搞笑!
小区范围的管网全活水循环处理有这种情况。市政管网的大范围循环处理情况就更难说了,因为市政管网的范围太大,全活水循环处理真是谈何容易??? 上述提到的南洲水厂的直饮净水就没有像专家鼓吹的那样采用全活水循环净化措施,我看也不大可能采用那种循环净化措施,除非不愁投资,不计成本。
3.5、直饮净水水质的考核指标增至88项,就能保证水质?! 未必!
有“专家”说,管道直饮水考核指标增至88项,桶装水才30多项,所以直饮水比桶装水卫生。这纯属学究之见!
根据国家卫生部将要颁布的《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第八条 为确保管道直饮水水质卫生安全,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必须开展日常性水质检验。
其中,日检验项目只有:色度、浑浊度、pH、消毒剂残留浓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等七项。周检验项目只有: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四项。年检验项目才会全项目检测。你的88项指标根本无法实时检测 。
由于检测结果的滞后性,更由于管网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居民根本不知道由水厂通过管网送到用户家中的“直饮水”是个什么样的水质标准。仅仅对水厂的出厂水进行检测也不能保证家居龙头水的安全,检测项目越多,检测结果越滞后。实际上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其被检测的水可能早就供给用户喝到肚子里了!检验项目再多,由于检测手段极大的滞后性,并不能及时控制水质情况。更谈不上解决出厂水在管网输送途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检验项目虽有88项,谁知道喝到肚子里的直饮水达到什么标准?
总之,根据《食品卫生法》,市政管道直饮水是否安全,要从原水到终端家居“龙头水”的全过程都要监管。在市政管道直饮水的四个主要环节:自来水生产、净化厂处理、市政管网输送和直饮龙头分布系统中,市政管网的卫生监管是最薄弱环节。有臭氧余量,水不能直饮;没有臭氧余量,二次污染不可避免。这样,即使净化厂的出水水质很高,经过市政管网之后,供到终端用户的“龙头水”能否直接饮用,只能视市政管网对净水的二次污染状况而定。在整个市政管网的二次污染被有效消除之前是不安全的,不能直接饮用的。杭州、合肥、上海市政忠谷市民在市政管网二次污染问题解决前不要饮直饮水就很实事求是!
讨论至此,自来水、桶(瓶)装水、直饮水,哪种是“问题水”? 哪种是“放心水”? 大家心中应该有数,可以自我判断了。
4、其它问题:
直饮水浪费水资源、浪费能源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小区直饮水处理系统一般就是利用反渗透+活性炭处理,但反渗透的水利用率只有20 ~ 40%左右,60 ~~80%的浓水在小区无法回用,只能放掉,水浪费严重,要知道,我国目前仍有70%的人未喝上自来水。不过,这个问题已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5、结论:
本文认为: 要解决中国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当务之急,并非是搞“纯而又纯”的管道直饮净水,而是:
①、建设部要尽快修订已执行了二十多年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使之升级,因二十多年前后,水污染情况已大不相同;(所幸本文完成两个月之后获悉(《南方日报》A17版2006/07/19),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建设部和卫生部等参与制定的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已经于2006/07/18日完成论证和审核,将在不长的时间内颁布施行。)
②、纳税人的钱更应该用于逐步更新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旧市政自来水管网;而不应重新搞一套只占生活饮用水1~2%的直饮水管网。
③、自来水厂以臭氧消毒代替液氯消毒,市政管网终端以臭氧余量代替余氯,在杜绝消毒剂二次污染的前提下,保持对全市市政管网的消毒态势;
④、供到家庭的自耒水质不必“纯而又纯”的管道直饮净水,只要达到升级以后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xxxx),驱散臭氧余量后能够饮,适于用就可以。要求更高水质的用户可以在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外接过滤或安装终端直饮水机解决。
这个方案能为国家节约数以千亿计的财政资金,大量节约我国本就不丰富的水资源,大量节约我国紧缺的能源。其社会效益不能用几个数字衡量。
6、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广州市科协和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①、根据第一个问题:建议广州市政府有关市政部门从水杯子工程(占生活饮用水的1~2%)扩大到市政供水工程(占生活饮用水的100%)时,要重新作可行性论证或不可行性论证。而且必须要有市卫生防疫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食品行业的专家参加,因为不排除以前的论证存在论证不充份甚至出现“走过场”的情况;
②、根据第二个问题: 建议广州市科协和市政三套斑子有关领导到欧洲和美加地区从社会学的角度仔细考察分质供水的社会综合问题而不是仅仅考察单纯水质技术问题;
③、根据第三个问题: 如果广州市科委和市政府以及国务院一定要在北京奥运村和广州亚运会运动员村装直饮水时,建议在每户直饮水终端一定要安装一台优质终端直饮水机,以确保世界各国运动员的食水安全。防范因饮水安全问题引发的国际纠纷及巨大索赔事故。
参加直饮水沙龙有感
金钱学术一挂钩,学术便难实是求。
领导求贤多问策,“专家”律已少“吹牛”。
直饮水再当小事,纳税人成“冤大头” !
今藉“沙龙”申数语,微音能否达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