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煌 教授级高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量高层建筑的涌现,对城市供水系统现况形成巨大压力。许多地区只有一个水源的单一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的水量小于各类建筑物的设计水量。或者,由于管线敷设过长,形成管网压力偏低,或周期性不足(如白天不足,夜间满足)。为满足用水要求而大量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即使用储存、加压等技术方式再供给用户。现有的供水系统是:80年代前基本是提升泵与水池(箱)联合式,90年代以变频调速水泵(或压力罐)与池(箱)联合式,2000年后部分项目被允许直接从管网抽水增压式。以广州为例,供水部门承诺,市区供水压力为300Kpa(广州城建高程系统),一般只能保证达到三楼使用要求,所以,大部分建筑物均需采用二次供水系统。
一、 二次供水系统存在问题
1、 水池(箱)容积偏大
按照现行国家设计规范,住宅小区地下贮水有效容积一般按最高日用水量15—20﹪设计,而高位水箱按服务区域内最室内灭火系统用水,少则百多立方米,若设计欠周,导致水时间滞留,滋生蚊虫、细菌微生物则令大量用水因此而被污染。
2、 水池(箱)选材不合理
贮水池(箱)多为钢筋混凝土或防腐不规范的焊接钢板等,内壁粗糙,极容易滋生青苔等杂质。
3、 水池壁防渗差
很多池体和结构底板连成一块,沉降裂缝渗水也会污染水质。
4、水池(箱)设计不合理贮水水池
⑴ 密封性差,灰尘、昆虫、小动物等易于进入池(箱)内。
⑵ 进出水管布置不合理,易产生短流和死水状况,影响了水质。
⑶ 池内爬梯、人孔盖板等附属设施为金属品,防腐效果难以保证防锈漆不脱落至水中。
5、运行管理不善,各种防污染措施不到位。
对于贮存自来水的水池和水箱,能否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必将是第二次供水水质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广州市而言,过去一直是由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日常操作,由于缺乏统一而有效的管理细则,所以大部分楼宇都不同程度存在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问题,目前将由供水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可望有所改善。
据有关资料介绍,广州市约有四万个以上水泥(水箱)。约80﹪市民通过二次供水系统取用自来水。虽然广州供水公司生产的自来水的各项指标是符合国家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但经过二次供水设施后,水质大幅下降甚至严重污染。
二、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虽然暂时还没有二次供水管理国家规范,但广州市已有相关的地方法规,对上述提到的问题还需有细化的指引或强制性监督、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技术措施。
2、责任不够明确
以前供水部门只服务到用户前的总水表,二次供水设施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但因二次供水水质、水压与市政有密切关系,饮用水卫生责任就会扯皮。
3、日常管理不到位
二次供水管理费偏低且不合理,致使物业管理单位不能按规定对贮水池(箱)进行清洗、消毒及水质化验,常出现水质不达标情况。
4、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不能满足保障水卫生的要求。
5、资金欠缺
二次供水设计维修、养护、更新、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但收取管理费只可免强满足日常运行费用。
三、二次供水管理改革措施
1、成立二次供水管理专业机构
建议由市政府、建委、供水企业、房管、物价、财政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机构,对全市的相关业务作出规划和实施统一作协调和制订相关政策,分步有序地纳入统一管理。
2、制定二次供水设施设计、验收、管理等完善的地方法规,为全市拆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提供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3、对新建或改造的二次供水设计实行代建
为确保二次供水工艺、设施先进合理,可由专业二次供水工程公司按有关规范进行承包建设,经二次供水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交由专业二次供水管理公司管理。
4、落实二次供水设施日常运行费用来源
建议从城市自来水水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予以解决。
5、落实二次供水设施维修改造费用来源
因二次供水设施维修改造费用庞大,除了用户、房产权单位、政府协商出资外,还需从房屋维修基金中抽取部分费用。
四、二次供水技术改造措施
1、改造范围:主要是老城区10层以下或楼高 ≤ 24 m 非高层建筑,包括供水系统和供水设施两大部分。
2、推广应用直接增压的二次供水设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直接从管网抽水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不需设贮水池(箱),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可节约电力、节约清洗消毒及水质检测费用,且占地面积小,节约投资。
3、对水池(箱)的改造
⑴ 水箱内加建导流隔板;⑵ 内壁翻新:涂刷防腐涂料、铺贴抗菌型瓷片、内衬不锈钢板等。
4、对生活与消防用水合用水池(箱)分离改造成独立功能,减少污染可能。
5、对构造不合理的水池(箱)的管道进行适当改造。
6、为保证水质稳定符合国家标准,可用紫外线、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消毒设施对出水进行杀菌处理。
7、屋顶水箱内可采用自动喷射型冲洗消毒装置,利用高压水柱,击落粘附在水箱内壁的污垢及杂物等有害物质,并随污水排出,避免人工清洗所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贮水池(箱)是解决供水矛盾的有效手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总能耗有明显效益,有利于水厂生产运行稳定,但存在水质二次污染问题,只能通过实现直接供水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全面提高城市供水压力,对管网改造及增设城市泵站,方可逐步过渡到全面取消生活贮水池(箱)。规划与供水部门宜与时俱进,以适应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早制定规划、制定供水系统建设,在技术上为直接供水提供依据,最终完全取消生活用水贮水池(箱),这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