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24 从广州的流通流通市场变化 管窥我国近代陶瓷行业概况
来源: | 作者:gzslx8 | 发布时间: 2008-07-29 | 1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潘灼荣  高级工程师

陶瓷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几千年的人类进化历史中,特别是人类的文化发展中曾经辉煌一时,在人民的生活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陶瓷器流通与人民生活的变化息息相关

关于广州陶瓷器流通市场的变化,笔者曾于1983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与统计数据,综合成《广州陶瓷市场调查》,当时由于一些数据涉及商业秘密,不便公开发表,故而仅供有关部门作内部参考。近年来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计划经济逐渐发展转变为市场经济,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的商业秘密,将伴随计划经济走进历史。时至今日,广州陶瓷器的流通市场已不是20多年前的样子,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1983年的调查报告虽然已失去了对市场流通的指导作用,但却成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此外还可印证陶瓷器行业的兴衰。因此笔者愿将《广州陶瓷市场调查》,(1983年)刊录于后供同好者参考。

    1.科学技术进步,日用品升级换代

    几千年来,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主要是铁器和陶器,此外还有金、银、铜、锡等生活用具。金、银、铜、铁、锡的器皿俗称五金制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高分子塑料制品普及,冶炼技术发展,不锈钢制品进入人们的生活,又,工业生产上随着工艺成熟,生产成本降低,使得塑料与不锈钢制品大量进入民众的厨房与餐桌,以其强度高,重量轻等优点,取代了强度低易破碎的陶瓷器和笨重易生锈的铁器。

    陶瓷器日用品主要有厨具、餐茶具、酒具,以过往交易最大宗的碗、杯、碟、匙、三煲(饭煲、粥煲、茶煲)为例:碗,主要是饭碗,现时一般家庭沿用瓷碗,但汤碗已有部分被不锈钢取代,童碗已大部分被塑料质或不锈钢质,以及及近年出现的由聚酯制成的仿瓷碗替代。杯是水杯、茶杯、咖啡杯的统称,水杯最大,茶杯次之,咖啡杯最小。过去,水杯多为玻璃杯、瓷(盖)杯,现多为不锈钢质的瓷化水杯,和夹层保温杯等替代,童用水杯多为塑料杯。茶杯、咖啡杯大多仍沿用陶瓷杯,只是花式品种减少了许多。碟,大多数家庭用的瓷质盘碟已被不锈钢质、塑料质盘碟所取代,盛热菜肴的多使用不锈钢盘碟,盛冷果蔬的则多用塑料盘碟,当然,还有部分家庭继续沿用陶瓷盘碟。另外,宾馆酒楼仍然使用专门设计制造的瓷质盘碟。匙,一般家庭用匙、勺已很少使用瓷质的,大多用不锈钢或塑料匙,而宾馆酒楼仍沿用专门设计制造的瓷匙。三煲,饭煲,几乎全部家庭与宾馆酒楼均使用电饭煲,其煲胆多为不锈钢或铝合金质,街边煲仔饭档则仍然使用陶质小饭煲;粥(汤)煲,部分用不锈钢质煲,或不锈钢质的电汤煲,部分继续沿用陶质煲,边远农村还有部分使用铁质煲(铁镬);药煲,由于陶瓷煲煲中药具有许多优点,为不锈钢煲所不能代替,但电药煲的用量却远远大于普通的陶瓷药煲,而电药煲的煲胆大多是陶瓷质的,由此可以认为药煲大多仍使用陶瓷煲;茶煲,早几年已被电水煲,电茶壶替代。

综上可见,陶瓷器日用品,有很大一部分已被取代,继续沿用部分其花式品种也大大地减少了,真有今非昔比,逐渐走向衰落之感。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发达,日用品升级换代了。有新兴必有衰落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厨具与餐桌上的变化,反映出时代变迁与时尚特色,时代与科技进步,使新的产品出现,新的产品性能比旧的更佳、更实用,它必然会取代旧的作为生产、生活工具,这是自然规律。塑料、不锈钢制品的兴起亦大量进入流通市场取代陶瓷器制品,若陶瓷器制品不进行改革、创新变化,以崭新的面孔优异的性能站立在人们面前就必然逐渐走向衰亡,逐渐被淘汰。因此,笔者大声疾呼,当今陶瓷行业需要变革!需要振兴!

 2.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和生活环境均起了重大变化,宏观政策方面,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国民的思想也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型转变为开放型,事事要与国际接轨,具体体现为,年青一代追赶潮流,超前享受,追逐攀比进口名牌;加入WTO后,国际商业巨头纷纷抢滩登陆,也同时带来了许多国外新潮的日用品,它们无论从材质、款式、花式品种以至价格均占压倒优势,使得我们许多传统日用品包括陶瓷器遭受冲击,说严重一点,有被摒弃成文物的可能。也使得国内许多陶瓷器日用品迅速被转变为工艺品、收藏品,且流通量大大减少。

另方面,传媒天天高叫时尚的享受、家居装修时尚。墙地砖成为时尚装修的主角。常见的墙地砖以陶瓷质与大理石为最多,因此许多陶瓷产地纷纷引资或引进生产线大量生产地砖,开辟陶瓷的另一个流通市场,这或许是陶瓷业界在市场竞争的生存竞争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成功转移阵地。但此举对陶瓷器日用品流通市场的萎缩衰败却毫无帮助。

    二、陶瓷器流通渠道的变迁与产品结构的变化

    l、流通渠道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其特点是国营企业主导一切,其次是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80年代初期出现个体工商业户的民营企业。90年代逐渐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股分制企业出现,国有经济逐渐退潮,民营企业承包遍地开花。2l世纪新世纪之初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开放改革的深入,外资中外合资的大型超市纷纷抢滩登陆,遍布各地占领市场,逐渐地将原有的国营民营企业挤掉。陶瓷器的流通市场也随着改革大潮伴随着国营民营企业退却,广州市日用杂品公司属下150多家陶瓷专卖店与陶瓷杂货店先后关门倒闭,无一幸免。自此,人们要买日用陶瓷器只能到大型超市或大型百货商场的某个角落中去寻找,而且花式品种少得可怜。难以寻觅到新潮的样儿,更甚的是各种替代品同台竟销,争妍斗俏。可见陶瓷器日用品的兴衰已达到了人老珠黄被挤追到靠边站。

    2、产品结构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陶瓷器制品出现分化,部分又逐渐淘汰,而且工艺品日用品市场日渐萎缩,仅余饭碗、茶具、花瓶等品种单调数量也不多。另一方面,随着家居装修时尚的发展,墙地砖与卫浴便器异军突起,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纷纷成立专卖场专卖店,花式品种也由单一到繁多。兴旺发达,形成建筑卫生陶瓷器行业,而且挡次渐高。(一个小家庭搞一次装修普通最少也得花上几万元,高挡的几十至几百万元也很多)。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人们的印象中,墙地砖卫浴便器渐渐成为陶瓷的代名词。因为在这个领域中除大理石能分一杯羹外,尚无多少替代品能占领这个市场,而大理石也仅在部分地砖或少数墙砖中占有少部分市场。以聚酯为原料的人造大理石,随着工艺成熟、成本降低也占领着少部分市场。但花式品种远不及陶瓷器多。

由于陶瓷器流通市场的变迁,陶瓷器日用品工艺品逐渐退出市场,以及建筑卫生陶瓷器的兴起导致了我省80年代初1000多家大小陶瓷厂,2000多条龙窑迅速关闭、消失,与此同时又引进或仿制建立起一家家墙地砖生产厂。据统计自1993年起,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已成为世界生产、消费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中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60多个品牌。

    3、我国内瓷行业的喜与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陶瓷行业有喜有忧。喜的是行业在规模、市场、品牌、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在不断提升。近年潮州市还获得行业授予中国瓷都的称号。忧的是存在问题多而且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陶瓷行业的基本状况:

1)主要生产工艺采用传统工艺,主要生产设备有:   

    原料加工设备方面有各种规格和性能的球磨机、螺旋搅拌机、磁选机、振动筛、泥浆泵、压滤机、真空炼泥机、雷蒙式粉碎机等。成套设备方面有各种型号和规格的陶瓷成型生产线、干燥线、施釉线、燃气梭式窑、自控隧道窑以及其他专用设备等。

   2)日用陶瓷产品出口情况

    下面仅就20002001年的出口情况作比对。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l12月份我国日用陶瓷产品出口139590.4万美元,比2000年同期的l 67760.1万美元下降了16.79%。分品种出口情况如下表:

 

项目

单位

12月出口额

累计全年出口额

同比增长%

日用陶瓷器

万美元

123l 72

139590.4

-16.79

l、餐具

万美元

53864

67122.3

-22.70

2、厨房器具

万美元

3178

3895.2

-9.05

3、陈设艺术瓷

万美元

47846

52871.5

-17.13

4、其他陶瓷器

万美元

18285

15701.4

-22.29

 

    3)存在闯题及造成这些闯题的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陶瓷器几千年来的样貌均差不多,造型和装饰均变化不大,可以说装饰手法陈旧,难以达到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更有部分厂商为了刹价竞争而粗制溢造。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给人家的印象差,上不了挡次。曾出现过在国外沦为地摊货的遭遇。曾有人将我国的陶瓷产品描述成“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钱’’。的确,我们的处境正是如此。

    另一方面,釉上彩制品普遍存在重金属铅、镉的溶出量容易超标,难以保证满足外国人的卫生要求。

    又在生产工艺上,传统的陶瓷制品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生产

成本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难控制……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传统工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千百年来基本上变化不大,主要是依靠经验和经验数据来维持生产。一些关键技术无法用公式和公式化来处理,所以机械化和自动化无法广泛推广,因而制约了实施现代化的速度,而致停滞不前。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力,在这方面我们却是大大地落后了。创新步伐缓慢、新产品少、竞争力弱,直接导致流通减少。

人们祈盼并迫切要求推陈出新!

    三、改革与戗新、提高竞争力

    流通市场的改革,是工商企业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即是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逐步推行股份制替代国营、集体所有制,同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加入帅后,随着外资大量拥入,一个外资、中外合资企业与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个体户并存的多元化经济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其间各种各样的竞争,每时每刻都激烈地进行着。当然,竞争就是为了生存,要生存就要靠竞争。

    当前,中国的传统陶瓷包括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如何才能生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阀题。有人提出提高竞争力就是增强生命力。改革与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人也赞成这种说法,至于如何解决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的实质是必须做好:(1)新产品开发。(2)提高产品的品质、性能。(3)开拓市场扩大营销。用现在流行的述语说就是必须具备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只要有人使用,有人需要,产品就有市场,就能存活下去。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喜欢使用,就必须不断变革和创新。所以新产品开发,变革和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因此当务之急必须设计制造出款式新颖、外形美观、花式丰富、品种多样,而目.品质优良的产品。

    二十一世纪伊始,国外出现了一种完全新型的,集观赏、实用、收藏等多种功能和用途于一体的艺术陶瓷新品种,它的名字叫贴金特种工艺美术陶瓷。出于该产品的技术融合了雕刻技法、漆彩工艺、金属薄膜装饰等方法于一体,在传统陶瓷工艺的基础上融入雕刻的工艺性、漆彩的色彩优势和金属薄膜的装饰效果,并能够产生出石材、金属、漆器等质感,色彩丰富,装饰新颖,艺术效果突出,成为具有立体画面效果的工艺品。适合现代艺术新时尚,且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适应了消费者对陶瓷制品更高层次的要求,

并且很受欢迎。

另一出路则是可以为塑料、不锈钢作外壳的小型家用电器造配件,如电饭煲、电药煲、电咖啡壶的煲体,微波炉的盘碟……但这类产品数量不多。

更可以瞄准一年几次的黄金周假期,大力发展旅游陶瓷纪念品。将陶瓷器日用品与雕塑装饰、工艺美术品融为一体,将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提升为文化用品,使之具有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非一般土特产。结合旅游景点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特色,创作设计出精美的旅游纪念品。使旅行者在游山玩水、寻幽探胜玩赏之余,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对旅游景点所在地又能达到对振兴地方经济、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流通产生一定的作用。

    作为旅游纪念品的陶瓷器应该是小巧玲珑,既有玩赏性又有收藏价值,还可作为日用品使用,既有地方色彩、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意义,质地优良又制作精美而且价格适中……果能如此,笔者深信一种新型的旅游纪念品陶瓷将会兴起并广泛受到欢迎。

    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提高陶瓷器的质量,改善其性能,特别是提高强度、改善易碎性、耐急冷急热性等,使增强其竞争能力。过去,曾有人提出要造“打不碎的陶瓷器刀。其实只要达到相对地耐用,或者能使陶瓷器的性能赶上不锈钢、塑料。则人们还是会喜欢陶瓷器的。毕竟几千年来伴随人类走过来产生了感情,叫人是很难舍弃的。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相信如能在陶瓷工业中推广纳米技术,则制成的纳米陶瓷将会使陶瓷器的性能大大提高与改善,那么制成“打不破的’’陶瓷器将不再是梦想。

    笔者早年在陶瓷研究所工作中曾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将陶瓷器坯料的主要原料实施超细磨然后进行颗粒配比,结果陶瓷器的各项性能,包括强度、易碎性、耐急冷急热性等都大大提高甚至成倍数增加。当年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无独:有偶,在小水泥生产中要提高水泥的强度和标号关键技术也是超细磨。因此笔者坚信纳米技术在陶瓷器生产中,能使陶瓷器的性能大大提高与改善。以此制成打不破的陶瓷器将有可能不再是梦想。推出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同时生产出超薄、超强、超轻的、理想的日用品器具,届时陶瓷器将会重振雄风再度崛起成为日用品流通市场的排头兵。

    有好的产品必须通过流通市场进入千家万户,让大家都来分享。这需要占领市场。要抢占市场必须提高经营能力。高水平的营销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创造新的营销渠道,深入开拓市场才能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综合上述,陶瓷产业已进入到历史的低谷,求生存已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陶瓷产业的竞争力,变革和创新是必由之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毕竟用地球上取之不尽的泥土生产陶瓷器日用品比起使用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以高昂的价格生产不锈钢日用品,从经济上与资源利用上均是合算的。又比起使用石油付产品合成的高分子塑料,在地球上石油储量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前景堪忧,亦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振兴陶瓷业,改革并发展陶瓷业应是当务之急。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变为现实。

    四、潮州市获得中国瓷都称号并非偶然

    前年,潮州市获得行业授予中国瓷都称号,当时曾经引起不少异议。然而是否能成为瓷都,我们认为起码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

    1、要看这个“瓷都’’在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有多少、这个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系列化的程度、品种齐全的程度、质量及其稳定的程度、生产规模、出口创汇能力、经济效益是否位居国内同行业之最前列。

    2、要看这个“瓷都”是否具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篦力以及研发中心”,具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应的科研、设计、工艺设备,具备自主开发创新产品的能力。

    3、还要看这个“瓷都”里的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营销网络,有多少客户基础,在国内外建立了多少营销点,与国际开展交往和技术合作的能力。

从上述看,潮州市获得中国瓷都称号应当是实至名归,毋庸置疑的。

后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本会副理事长、原广东省轻纺工业设计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吴希权先生的指正并补充数据、资料,使文章更为充实,特此致谢。

   
最新动态
×